【摘要】: 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病(aganglionic megacolon)又称Hirschsprung氏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先天性畸形,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1/3000~1/5000,居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一段结肠壁内缺乏神经节细胞,致使该段结肠持续性痉挛,肠腔狭窄,其近端肠腔扩张,内容物潴留。目前,有关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观点认为该病属于多因子遗传性疾病,即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顽固性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目前临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由于手术损伤比较大和结肠缩短,术后常出现小肠结肠炎、稀便、患儿心理障碍等后遗症。因此,有人尝试进行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病的实验研究,即用各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缺少神经节细胞的病变肠壁内。虽然移植进去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在肠壁的微环境中存活,并分化为功能性的肠神经细胞,但只是部分恢复了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运动功能。这说明在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中除了神经节细胞缺如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其中肠壁中的Cajal间质细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分布在胃肠道内由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细胞,由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Cajal在1893年首次描述。它既不是神经元,也不是神经胶质细胞,更不是平滑肌细胞,而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特殊间质细胞。目前Cajal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特殊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这类细胞是胃肠道平滑肌的起搏细胞,能产生生理慢波,并参与电活动的扩布,从而调控胃肠道平滑肌的舒缩和蠕动,其数量减少或缺失与多种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先天性巨结肠病属胃肠动力性疾病之一,Cajal间质细胞的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揭示Cajal间质细胞的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病发病的相关关系,可进一步阐明无神经细胞性巨结肠病的发病机理,并为先天性巨结肠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根据上述理念,我们对Cajal间质细胞与先天性巨结肠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论文发表于Neuroscience Letters杂志,实验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为了更好地从形态上识别Cajal间质细胞和利用特异性表面抗原准确地鉴别Cajal间质细胞,从而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对大鼠结肠壁内的Cajal间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体外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功能以及相应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基础,也有利于更深入地掌握疾病本质,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由于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少,分散在结缔组织、神经纤维及平滑肌等组织之中,分离提取的难度较大。对于这类细胞的体外培养,由于无这样的经验可循,因而难度更大。我们采用胶原酶及胰酶酶解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经过多次调配两种酶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功地对Cajal间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分离出细胞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M199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24小时后,ICCs即可贴壁生长,培养3天后,可分辨出ICCs形态,胞体呈三角形或梭形,有少量突起,核大。培养5天后,ICC形态更为清晰,自胞体发出的突起向周围伸长,相邻细胞胞体伸出的突起相互靠近。培养7天后,相邻ICC突起间有连接形成,细胞间彼此联系,突起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状结构。细胞培养稳定后,用Cajal间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ajal间质细胞呈阳性着色。 第二部分小儿结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的正常分布模式的检测 研究表明,从小鼠的胚胎时期直至出生后,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道内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并形成不同的亚型。根据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道内分布部位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三个亚型,即位于肠壁粘膜下层的粘膜下ICCs,称为IC-SM;位于纵行肌与环形肌之间的肌间ICCs,称为IC-MY;位于肌层内的肌内ICCs,称为IC-IM。有关小儿结肠壁内的三种亚型的Cajal间质细胞的正常分布状况及其功能至今仍未见报道。基于此,我们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小儿正常结肠标本,用小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CD117)作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结肠标本冰冻切片中ICCs的分布状况,观察了三种亚型的ICCs在小儿正常结肠壁中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肌间ICCs(IC-MY)含量最为丰富,呈网络状包绕在肌间神经节细胞周围,肌层内ICCs(IC-IM)数量也较多,与平滑肌细胞平行分布,粘膜下ICCs(IC-SM)的数量最少。用兔抗人nNOS多克隆抗体标记NOS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了标本冰冻切片及肠壁铺片中NOS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形成网络状结构,肌层内也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纤维平行于平滑肌细胞分布。应用c-kit与nNOS双重染色检测了结肠壁中ICCs和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NOS阳性神经纤维与ICCs之间密切接触,ICCs与平滑肌细胞的接触也很密切。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小儿结肠壁内的Cajal间质细胞已形成正常的规律性分布,并与肠神经及平滑肌之间存在着密切接触,可能由此形成肠壁规律性舒缩的结构基础。 第三部分Cajal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病中的异常变化 选择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21例,其中普通型巨结肠16例,全结肠型巨结肠(TCA)5例,取巨结肠根治术标本痉挛段全层肠壁作为实验组,另取7例正常结肠相应节段标本作为对照组,冰冻切片,片厚10μm。用小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CD117)作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了实验组及对照组结肠标本冰冻切片中ICCs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结肠相比,实验组各结肠标本中三种亚型的ICCs(IC-MY,IC-IM,IC-SM)数量均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与普通型巨结肠相比,肌间ICCs(IC-MY)在全结肠型巨结肠中的数量减少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粘膜下ICCs(IC-SM)和肌内ICCs(IC-IM)的分布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用兔抗人nNOS多克隆抗体标记NOS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了两组标本冰冻切片及肠壁铺片中NOS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甚至缺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应用c-kit与nNOS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了两组标本冰冻切片中ICCs和NOS阳性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与ICCs位置疏远,无密切接触。同时,我们还将收集到的结肠标本的肌层,匀浆后提取总RNA和蛋白,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正常结肠和HD痉挛段结肠c-kit基因、nNOS基因与看家基因GAPDH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kit蛋白及nNOS蛋白的表达,对实验结果条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证实,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壁内c-kit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nNOS蛋白与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以上实验结果提示,无神经节性巨结肠病患儿病变段结肠壁内三种亚型的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甚至缺失,病变段肠管必然丧失产生电慢波的能力,同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数量也明显降低,导致或加剧了巨结肠病变段肠管的功能紊乱。 结论 1、本课题成功地对Wistar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ICCs可以形成独立网络状结构,从而为这种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小儿结肠壁内的Cajal间质细胞和NOS阳性神经网络状结构已经形成,具有了调控结肠运动的结构基础,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与肌间ICCs(IC-MY)关系密切,NO能神经可能对肌间ICCs(IC-MY)起调节作用。 3、无神经节性巨结肠病患儿病变段结肠壁内三种亚型的Cajal间质细胞(IC-IM,IC-SM和IC-MY)数量均明显减少甚至缺失,病变肠管丧失产生电慢波的能力,同时也有神经节细胞的减少共同导致了HD动力紊乱。
【图文】: 养wistar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24小时后,显微已贴壁,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梭形,自胞体向外伸出Cswhiehwereeultruedfor24hours,ICCsexhibit0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24小时后,显微质细胞已贴壁,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梭形,,自胞体向外伸出re1.ICCswhiehwereeultruedfor24hours,ICCsexhibitees.X20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灿;赵静;张华;罗常月;李倩倩;任秀花;臧卫东;;帕金森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2 方征宇;范一宏;吕宾;;GDNF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壁中的表达以及外源性GDNF影响的研究[J];胃肠病学;2010年09期
3 薛丹;余跃;杨琰;陈军;;氯化苄烷氨处理后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赵静;郭钢花;臧卫东;张华;罗常月;李倩倩;;帕金森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和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7期
5 张学君;陈采益;;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思路[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周应初;周鹤俊;刘斌;;5-HT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2011年07期
7 李薇;耿其明;张杰;陈焕;吕小逢;路长贵;蒋维维;唐维兵;徐小群;;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肠壁组织蛋白酶D及外周蛋白的表达[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8 邱慧彬;孙涛;金博;;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4期
9 黄艳玲;;综合干预对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9期
10 王倩;张莹;侯为开;张莉;徐华;王鹏;于珊;刘骞;黄庆先;;2型糖尿病性腹泻与肠神经系统病变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进;金先庆;杜鹏;;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的病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先庆;李晓庆;周德凯;董欣竞;刘潜;李勤;向丽;宋晓峰;梁睿;王佚;;一种新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金先庆;李晓庆;周德凯;董欣竞;刘潜;李勤;向丽;宋晓峰;梁睿;王佚;;一种新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章明;潘剑威;戴迪;钟海琳;石元和;熊启明;;先天性巨结肠病肠壁NOS阳性神经元的光电镜观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李延玲;范一宏;吕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与慢传输性便秘(STC)[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贾慧敏;陈青江;张涛;白玉作;袁正伟;王维林;;Notch-1及其受体Jagged-2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末端直肠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仲荣;刘平;蔡正林;赵一鸣;;新生儿结肠造瘘术后的二期处理[A];2005年浙江省小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包云光;李小兵;应爱娟;赵婵;舒小莉;顾伟忠;欧弼悠;江米足;;肠神经系统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凡隆;林建江;叶锋;徐向明;;成人巨结肠类缘病诊治探讨[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06年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凡隆;林建江;叶锋;徐向明;;成人巨结肠类缘病诊治探讨[A];2006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周前进 余文龙 柯育萍;功能性胃肠动力病原因揭晓[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徐青;你符合健康男人特征吗?[N];健康时报;2005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腹针:针灸家族的新成员[N];健康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邱爽;便秘用泻药别超过一周[N];保健时报;2007年
6 余文龙 柯育萍 周前进;胃肠功能紊乱与神经递质[N];健康报;2003年
7 主任医师 孙清廉;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刘凤云邋本报记者 阎红;胃肠不适,可能是心病作怪[N];健康报;2008年
9 余文龙 周前进;神经递质释放失衡致胃肠病[N];健康报;2003年
10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李清柳;便秘是心脑血管重症导火线[N];保健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合锋;Cajal间质细胞与先天性巨结肠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爱武;先天性巨结肠肠壁微环境的改变及其与RET基因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伟;大鼠神经上皮干细胞移植治疗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病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郝晶;先天巨结肠肠神经系统和Cajal间质细胞整体封藏制备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孙大庆;肠神经元异常性疾病中VEGF,BMP-2,-4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崔新海;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肌肉连接(NMJ)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贾慧敏;正常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大鼠及人类肠神经系统发育及调控的对比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郜元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肠神经元细胞分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牛彦锋;内皮素受体B多态性与SOX10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国峰;养血活血方治疗血虚型便秘临床研究及对便秘模型小鼠结肠ICC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Cajal间质细胞及突触素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中的分布[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2 何智丽;Connexin43与Cajal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壁的分布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何丹;Cajal肠间质细胞、nNOS神经与先天性巨结肠及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4 管恩芹;探讨神经标志物在先天性巨结肠症肠壁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治军;先天性巨结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莫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马志远;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幽门组织中孤啡肽(OFQ/N)表达的变化[D];兰州大学;2006年
8 张燕敏;BMP-2,4在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与分布[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9 渠志娟;SOX10在正常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肠壁中的分布[D];青岛大学;2008年
10 杨以恒;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肠神经分布及发病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