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T型吻合回肠造瘘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布时间:2020-06-14 20:15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后天性胃肠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施密德和奎瑟尔提出,描述新生儿死于胃肠道坏死性疾病。直到20世纪60年代,Santulli等人在婴儿医院报告了一系列患有NEC的早产儿,这些早产儿从此被视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据报道:这类患儿的死亡率在20%-50%之间,然而,一旦患儿被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除了抗感染、营养等对症治疗,并没有办法能改变疾病的进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早产低体重儿、甚至早产极低体重儿存活下来,NEC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NE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和血便,严重者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休克、多脏器衰竭,病死率高。NEC的治疗主要分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目前NEC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三种,腹腔引流术、肠切肠吻合术和回肠造瘘术,有人认为回肠造瘘术治疗效果最佳。但是NEC回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开放时间长,营养物质吸收困难,短肠综合征、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我院小儿普外科查阅文献,引入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为了探讨与回肠双腔造瘘术的优缺点,针对拟行回肠造瘘的NEC患儿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和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与分组收集我院小儿普外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拟行回肠造瘘的60例患儿,35例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对照组)和25例采用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实验组),随访术后4月-1年。统计相关资料,分析T型吻合回肠造瘘术与回肠双腔造瘘术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中的优缺点。2观察指标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前情况: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手术年龄,体重、性别及分娩方式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实验室检验资料,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等。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端小肠长度(自造瘘口至空肠起始部)。2.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情况:术后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裂开、肠管脱出、肠管回缩等;术后患儿生存情况:非计划再住院例数(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平均月体重增长量等;实验室检验资料: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术后瘘口开始排便时间和术后开始喂养时间。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其中存在理论频数1≤T5,采用χ~2连续性校正公式计算,存在理论频数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术前情况1.1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胎龄、手术年龄、体重、性别、及分娩方式无统计学差异。1.2实验室资料: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儿术中情况2.1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近端小肠长度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儿术后情况3.1两组患儿术后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存活请况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死亡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切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肠管回缩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肠管脱出、短肠综合征、非计划再次入院(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3.2两组患儿术后实验室资料和营养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小板、降钙素的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组术后平均月体重增长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后瘘口排便时间和术后开始喂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儿(术后至出院前)血红蛋白异常(90g/L)、Na~+浓度异常(135mmol/L,145mmol/L)、K~+浓度异常(3.5mmol/L,5.5mmol/L)、Ca~(2+)浓度异常(2.25mmol/L)的比率大于实验组,两组患儿白蛋白均异常(30g/L)。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回肠造瘘手术时,T型吻合造瘘术可降低短肠综合征、瘘口肠管脱出的发生率,对比回肠双腔造瘘术有一定的优势,但会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对于拟行回肠造瘘的NEC患儿推荐临床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6.5
【图文】:

模式图,造瘘,实物,T型


型吻合回肠造瘘实物图

模式图,造瘘,模式图,术前


4图 2 T 型吻合回肠造瘘模式图料收集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前情况资料:两组患儿年龄组成,胎龄,出生体重,术前体重,手况;实验室资料:术前感染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Na+浓度、K+浓度、Ca2+浓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卢;赵煜;蒋忠宁;;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25期

2 高大方;郝艳;;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瘘15例护理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9期

3 谈玲玲,李桂莲,仉应心;回肠造瘘的护理[J];山东医药;1995年07期

4 刘先玉;;回肠造瘘术后并发粪水性皮炎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3期

5 潘登;王献良;邵雷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肠造瘘术后远端肠闭锁7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6年05期

6 时林森;李超;孟松;王辉;韩亚东;朱孝成;管文贤;;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在家兔体内的实验研究[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5年05期

7 赵立新;苏向前;;拖出切除附加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治疗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8 谢汀江;张婷;许东波;;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年19期

9 崔伟;陈纲;左富义;孙亮;蔡惠云;;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03期

10 高海波;王锋;杨晓东;;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书华;;中药治疗回肠造瘘术后重度皮炎的个案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造口、伤口、尿失禁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亮高;;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郭会会;;一例回肠造瘘代膀胱术后感染伤口处理个案[A];2014年河南省造口、伤口护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储袋不是万能 也面临储袋炎的威胁[N];广东科技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明军;T型吻合回肠造瘘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D];郑州大学;2019年

2 董洋;末端回肠造瘘在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3 陆志刚;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应用价值[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闫晓菲;预防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兵;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观察[D];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3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13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