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WT1基因表达与突变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17 03:03
【摘要】:一、WT1基因及其异构体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患儿原代骨髓细胞中WT1(wilms’tumor gene 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RQ-RT-PCR)检测112例/次AML患儿不同阶段原代骨髓细胞中WT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的表达水平,计算WT1(+17AA)/WT1比值,并与同期30例非白血病患儿对照。 结果: 初诊组AML患儿WT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表达明显高于缓解后患儿及非白血病对照组(P0.05);复发组AML患儿WT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表达接近初诊组及耐药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WT1(+17AA)/WT1比值缓解后患儿明显低于初诊组、复发组及耐药组(P0.05)。动态监测3例表达WT1基因的初诊AML患儿WT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结果显示:临床耐药或复发AML患儿,其WT1、WT1(+17AA)及WT1(+17AA)/WT1比值呈持续高表达,或一过性下降后再度升高。 结论: WT1及WT1(+17AA)剪接异构体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判断预后及临床治疗疗效指标。 二、WT1基因突变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WT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方法: 使用PCR-DNA测序技术对47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或外周静脉血中WT1基因的外显子7进行测序分析,检测其是否有突变。对WT1外显子7框移突变患者进行同源建模,分子动力学优化模拟空间构型,试图阐述WT1基因框移突变对WT1蛋白功能的影响,并与儿童AML的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⑴在19例AML患儿中发现编码434位氨基酸的第二个碱基(A→G,G/A)存在同义突变(R434R,R为精氨酸),检出率为40.4%(19/47),比对NCBI上的SNP库,证实是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⑵3例存在框码移位,检出率为6.3%(3/47),具体如下: Case1:MDS-AML患儿中发现c.[ 1319delG],产生框移突变,已有文献报道。模拟空间构型示外显子7结构域发生明显变化。 2名原发耐药患儿, 1名患者突变位点为c.[1342delA;1349-1350insA; 1353delG;1355-1356insG;1392delA;1400-1401insT;1405delT];c.[1415-1416insC];c.[1431delG];c.[1433-1434insA],另1名患者突变位点为c.[1345delT;1349-1350insA; 1353delG; 1355-1356insG; 1392delA]。目前没有发现相关文献报道,提示新的突变位点。模拟空间构型示外显子7结构域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 ⑴AML存在WT1基因突变,与其预后相关。 ⑵WT1基因外显子7同义突变(c. 1303 AG)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而WT1基因外显子7框移突变与MDS的恶性转化和儿童AML耐药相关。 (3) WT1基因外显子7框移突变可能是通过影响WT1蛋白结构,最终影响与WT1自身或其它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发生恶性转化或耐药。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33.71
【图文】:

序列,患儿,外显子,标本


箭头指示为 Marker 500bp;1、2、3 为 WT1 第 7 外显子突7、8 为 WT1 第 7 外显子突变阴性 AML 患儿标本NA 测序结果型 WT1 基因外显子 7 测序结果(见图 2)列:1295-GAT GTG CGA CGT GTG CCT GGA GTA GCC CCGGCA TCT GAG ACC AGT GAG AAA CGC CCC TTC ATGTGC AAT AAG AGA TAT TTT AAG CTG TCC CAC TTAAAG CAC ACT G-1445序列:431-D V R R V P G V A P T L V R S A S E T SP G C N K R Y F K L S H L Q Met H S R K H

测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数


图 2⑵WT1 基因外显子 7 异常测序结果(见图 3)②Case1 患者 1319 号碱基缺失 G 发生框移突变,即 c.[ 1319delG],反向测序一般资料:女,3 岁,经骨穿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半年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M1 型,初诊白细胞数:19.9×109/L,染色体:45,XX,-7,19p+[17]/46,DAE 化疗后骨穿结果示缓解,现继续巩固治疗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滢,金洁,徐伟来;WT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浙江医学;2004年07期

2 李行;李晓云;李强;吕苏龙;;WT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杨杰坤,李敬兰,李增刚,李志刚,刘鹏江,李静怡,吕海容,邓琦,林雪梅,曹金霓;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年09期

4 吴萍;范钦和;;WT1基因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和乳头状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江苏医药;2010年11期

5 黄健;金洁;徐伟来;;5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WT1基因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6 吕晓东;韩利杰;辛雅萍;王献伟;宋云峰;;脑脊液中WT1基因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检测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8期

7 王嵘,郁知非,张洹,李菊湘,波西雁;造血系统恶性肿瘤WT1基因表达[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年05期

8 李荣,聂常富,王建国,郭志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WT1基因表达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9 曹祥山;顾伟英;陈子兴;胡绍燕;何军;岑建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4期

10 白波,王宏伟,乔振华,徐永群;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WT1基因表达及动态监测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健;金洁;徐伟来;;5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WT1基因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陆滢;金洁;徐伟来;;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WT1基因阳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邵阳光;陆军;程操;崔立国;张国平;黄百渠;;可逆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了人WT1基因的转录调控[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豆虎;;WT1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rs16754多态性在中国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及预后的启示[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黎国伟;黄仁魏;王东宁;李旭东;林桂真;何易;林东军;董敏;林曲;;急性白血病患者MUC1基因的表达与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岑建农;陈子兴;姚利;陈燕;祁小飞;王元元;潘金兰;何广胜;吴德沛;;WT1基因和Bmi1基因的表达与MDS病程演进的相关性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徐凯红;;白血病患者Prame基因的表达及其与WT1基因比较的临床意义[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洪滨;张清媛;李晓云;吴丹;姜季;;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建兰;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2 陆滢;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颖;WT1基因表达与突变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勇辉;中国南方汉族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儿童WT1基因突变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陈希;WT1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rs16754多态性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张媛媛;WT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6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16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