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T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是造成急性ITP患儿血小板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自1975年Dixon等首次用定量方法检测血小板膜表面免疫球蛋白(PAIgG)、1984年Woods等又先后证明其靶抗原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GPIIb/IIIa)以来,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逐渐增多,检测到的血小板抗体种类也逐渐增多,即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PAC3)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ⅠX、抗GPⅠa/Ⅱa、抗GPⅣ、抗GPⅤ),目前已有一些医院开展对ITP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检测方法上经过多次改进对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前明显提高,对ITP患儿的诊断及进行指导治疗提供了一定帮助。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血小板抗体与疾病分级及治疗效果的关系,为寻找影响ITP患儿预后的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8年4月—2010年1月间住院初治急性ITP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3月~13岁,均符合儿童ITP诊断标准,并按照国际儿童ITP研究组(Intercontinental Children ITP Study Group, ICIS)2006年公布的儿童ITP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1级11例,2级16例,3级13例,治疗及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1998年公布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进行,因患儿随访时间未达到2年,故疗效评组分为显效组、进步组和无效组。40例患儿入院前均未进行过血小板输注治疗。 2.入院后抽取晨空腹静脉血5ml,入EDTA抗凝管备用,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onoclonal platelet antigen capture assays, MAIPA)技术检测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和GPⅠb/ⅠX。 3.采用SAS8.2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抗体阳性率与患儿疾病分级及治疗效果的关系,从而讨论检测血小板抗体在ITP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1.本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5.4±3.46岁,入院血小板计数38.48±24.98×109/L,住院天数7.48±2.59天,其中14例患儿进行骨髓穿刺,巨核细胞计数18~521个不等,均呈成熟障碍。 2.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Ⅰb/ⅠX)在本组ITP患儿中阳性率分别为:32.5%、80%、45%、35%、40%。 3.分级为1级11例(男7女4),2级16例(男10女6),3级13例(男8女5),三组中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4.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Ⅰb/ⅠX)在本组分级中各阳性率应用等级相关及其假设检验,均为P0.05,表明各抗体阳性率与分级无明显关联性,但从数值上可以观察到随着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分级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5.本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23例(男17女8),进步11例(男7女4),无效6例(男4女2),三组中性别无差异显著性(P0.05)。 6.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Ⅰb/ⅠX)在本组治疗效果中各阳性率应用等级相关及其假设检验,均为P0.05,说明各抗体阳性率与治疗效果间无明显关联性,但从数值上可以观察到伴随着PAIgA、PAIgG及抗GPⅠb/ⅠX的升高,有治疗效果变差的趋势。 结论 1.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抗体的测定对小儿ITP病情分级有一定的价值,抗体阳性率升高,病情有加重趋势。 2.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抗体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病情的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广伟,岳智慧,孙良忠,黄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1年12期
2 吕学文;刘仿;伍昌林;肖红;;急性ITP患儿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07年02期
3 钟小红;严健;谢淑佩;;ITP患儿T细胞凋亡率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11期
4 顾伟英;曹祥山;邱国强;凌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年06期
5 崔明辰;鄢文海;王建国;李传秀;;HPV-B_(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8年01期
6 朱雄鹏,张奕加,姚曙阳,刘德斌,许文前,孙力,骆云龙;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5年01期
7 任殿钦,高红,李志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外周血像及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年02期
8 方拥军;张兰芳;陆勤;杨引;芮耀耀;陆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07年02期
9 王彦;王笑蕾;;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医学综述;2008年03期
10 佟琳如,庞秀英,王建英,董增义,张少燕;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小儿血液;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
2720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2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