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16:06
【摘要】:目的: 1明确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中医体质特点,探索TS患儿体质与中医病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观察健脾止动汤及其拆方六君子汤、泻青丸对TS模型鼠自主行为活动的影响,检测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揭示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药的开发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3探索泻肝法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尤其在运动性抽动及学习记忆方面的作用,为临床从肝辨治提供依据。 方法: 1制定体质分型量表,对入组的100例TS患儿及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00例进行体质测评,分析TS患儿的证型及体质特点。 2建立IDPN多发性抽动症小鼠模型,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六君子汤、泻青丸泰必利灌胃28天,观察TS模型小鼠自主行为的改变以及血浆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3观察泻肝法的代表方剂泻青丸,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对抗戊四唑致小鼠惊厥的作用以及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影响,腹腔注射戊四唑后,记录各组小鼠惊厥及死亡数目,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时间;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后记录各组小鼠跳台潜伏期时间以及错误次数。 结果: 1多发性抽动症的体质特点研究 1.1多发性抽动症的体质分布: 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肝亢质45例,肺脾质41例,脾肾质14例,平和质为0,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显著;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肝亢质20例,肺脾质32例,脾肾质18例,平和质为30例,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多发性抽动症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P0.01,差异显著。 1.2多发性抽动症证型与体质之间关系 肝亢质患儿中气郁化火证、脾虚肝亢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分别占26.7%、31.1%、33.3%、8.9%;肺脾质患儿中气郁化火证、脾虚肝亢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分别占12.2%、17.1%、70.3%、0%;脾肾质患儿中气郁化火证、脾虚肝亢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分别占57.1%、21.4%、0%、21.4%,统计学分析,P0.01,不同体质的TS患儿其证型分布存在差异。 2健脾止动汤及其拆方对TS模型鼠自主活动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1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造模后第1天,各组间自主活动次数有差异,模型组较空白组增加(P0.01);健脾止动汤组、泻青丸组较模型组、泰必利组减少(P0.01);健脾止动汤组较六君子汤组减少(P0.01)。造模后第22天,各组间自主活动次数有差异,模型组较空白组增加(P0.01);健脾止动汤组、泻青丸组较模型组、泰必利组、六君子汤组减少(P0.01),其余各组间自主活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血浆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浆DA、DOPAC、HVA、5-HIAA、NE含量增加(P0.05)。健脾止动汤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DA、DOPAC、HVA、NE含量降低(P0.05)。健脾止动汤组与泰必利组比较,血浆HVA含量降低(P0.05)。健脾止动汤组与六君子汤组比较,血浆DA、HVA含量降低(P0.05)。 3泻肝法抗抽动作用机制研究 3.1泻青丸对小鼠自主发活动的影响 各组灌胃14天后,行自主活动观察,记录5分钟次数,泻青丸Ⅰ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泻青丸Ⅱ组显示P0.05,差异显著,泻青丸高剂量能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 3.2对抗戊四唑致小鼠的惊厥作用 空白组及泻青丸Ⅰ、Ⅱ组均全部出现惊厥,地西泮组其中4只出现惊厥,空白组10只小鼠全部死亡,泻青丸Ⅰ组死亡8只,泻青丸Ⅱ组死亡5只。与空白组惊厥潜伏期比较,泻青丸Ⅰ组P0.05,泻青丸Ⅱ组P0.05,均有显著差异。与空白组死亡时间比较,泻青丸Ⅰ组P0.05,泻青丸Ⅱ组P0.05,提示泻青丸中、高剂量均可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时间。 3.3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影响 与模型组跳台潜伏期比较,空白组P0.01,吡拉西坦组P0.01,差异极显著,泻青丸Ⅰ组P0.05,无明显差异,泻青丸Ⅱ组P0.05,差异显著,泻青丸高剂量可延长小鼠触电潜伏期。与模型组错误次数比较,空白组P0.01,吡拉西坦组P0.01,均差异极显著,泻青丸Ⅰ组P0.05,泻青丸Ⅱ组P0.01,均有显著差异,泻青丸中高剂量均可减少3分钟内小鼠跳下台的错误次数。 结论: 1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体质类型以肝亢质和肺脾质居多,提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存在明显的体质偏颇,主要表现为肝亢质和肺脾质,符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不同的体质与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肝亢质不仅容易出现气郁化火证,也常表现为脾虚肝亢证、脾虚痰聚证,提示肝亢容易克伐脾土,导致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聚湿生痰。而肺脾质更容易出现脾虚痰聚证。而脾肾质,容易发生气郁化火证,而少有脾虚痰聚证出现。故体质与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TS患儿的体质特点,为其发病的内在因素。 2健脾止动汤及泻青丸均可降低TS小鼠的中枢神经兴奋性,其中泻青丸有着重要治疗作用,提示泻肝法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中的重要治法。通过血浆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揭示健脾止动汤可能通过兴奋D2受体,开启DA间接通路,减少DA合成与释放,而且拮抗NE能神经元活性,降低脑内NE含量,从而起到对抗抽动作用。 3泻青丸可以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时间,改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故其有镇静、对抗抽动、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多发性抽动症32例临床分析[J];铁道医学;1998年06期

2 朱舜丽,唐久来,陈全珠,鲍远程,焦洁;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神经生化学机制探讨[J];临沂医专学报;1997年04期

3 王铸昆;关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6期

4 郭惠敏,卓燕芳;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J];海南医学;2003年08期

5 吕欣;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5期

6 张骠;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治特点及其研究述略[J];江苏中医药;2004年09期

7 陈文,林广裕,吴毅;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清铁的变化比较分析(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5期

8 单靖珊;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的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0期

9 林忆平;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2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年05期

10 章仁松;多发性抽动症30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霞;王素梅;;肝与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系[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华;王霞芳;;王霞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施小敏;唐俊;袁莲;;中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28例[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薛朝;郝宏文;王素梅;;王素梅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力群;徐正莉;王素梅;崔霞;;从血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唐彦;何平;朱瑛;苏艳;;刘以敏主任医师从风痰论治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新建;朱希伟;;益脑止痉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常见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荣谦;孙洮玉;;刘弼臣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撷萃[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力群;王素梅;崔霞;田建东;薛小娜;吴琼;;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味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38例临床观察[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立秋;宋长艳;李恒;李桂华;;抽动宁冲剂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章关春 通讯员 朱俏军 阮刚强;为人辛苦为人忙[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实习生 李宁 本报记者 周芳;中医辨证与心理治疗相结合[N];吉林日报;2010年

3 单永华(上海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巧施头针治抽动[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4 时骏;矫治抽动症中医中药有作为[N];健康报;2004年

5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 俞淑敏(副主任医师);小儿怪脸耸肩是何原因?[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6 ;何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博士 刘智胜;心理疏导可矫“抽动”[N];健康报;2000年

8 长沙市中医医院 周月娇;中西药结合治疗鼻窦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林中;升降散临证举隅[N];民族医药报;2007年

10 杨守娟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春防儿童抽动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崔霞;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燕;“调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医案数据挖掘研究及中药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郝宏文;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的数据挖掘暨复方中药对TS模型鼠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阎兆君;多发性抽动症志意辨证理论构设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隆红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巴胺系统的分子机制及静安口服液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继君;DAT及SERT在Tourette Syndrom模型大鼠中发病机制研究及TS的中医证候学调查[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道涵;健脾止动汤对TS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系统DR、DAT及谷氨酸系统GLT1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雅婷;多发性抽动症预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杨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系统评价[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杨悦;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经络的相关性研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斐斐;止抽颗粒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黄丽敏;自拟定抽止痉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商建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文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及脉象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卢亚琼;多动宁胶囊联合妥泰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冯娇梅;强志散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朱颖;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舌象临床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3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33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