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胺氧化酶、D乳酸测定在婴幼儿肠缺血坏死诊断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黎君友,于燕,郝军,晋桦,许惠君;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活性[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6年04期
2 姚咏明;盛志勇;吴叶;于燕;陆连荣;;大鼠急性肠缺血后血浆D-乳酸的变化及其与肠粘膜损害的关系[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君友,吕艺,晋桦,胡森,孙晓庆,姜小国,盛志勇;创伤后血二胺氧化酶的变化与肠粘膜损伤[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3期
2 于勇,黎君友,姚咏明,于燕,陆连荣;烧伤后回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动态观察[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4期
3 吕艺,黎君友,孙世荣,晋桦,姜小国,孙晓庆,盛志勇;肠缺血-再灌流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肠损伤的关系[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4期
4 康明;汪淮莉;马小庆;;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辉;王骥平;王培戈;;大鼠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变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烈;张再重;涂小煌;邹忠东;刘建华;王瑜;;清热补益煎剂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7 成杰;韩晓燕;刘玉敬;董立焕;熊涛;张小雷;;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2年17期
8 全竹富;袁志超;黎介寿;;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腹部术后病人肠道通透性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年06期
9 全竹富;袁志超;黎介寿;;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术后肠道通透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年03期
10 全竹富;袁志超;黎介寿;;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术后肠道通透性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卉;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杨辉;胃肠多肽调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时肠淋巴细胞归巢[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3 程君涛;腹内高压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在肠道氧化还原失衡、凋亡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袁志强;HSP70在烧伤早期肠粘膜损害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许翠萍;肝大部切除大鼠所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损伤及肝再生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铁军;微生物酵素对甲基强的松龙作用下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5年
7 张建新;微循环障碍及TNF-α/IL-10在SD大鼠ANP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干预效应[D];复旦大学;2005年
8 商宏伟;大鼠体外循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谷氨酰胺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陈凌云;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王丽杰;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承堂,黎沾良;二胺氧化酶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损伤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01期
2 赵灏,李晓欧,王佩,娄国强,陈伟平,屠士行,赵国根;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的通透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02期
3 王玲山,孙士波,董德正,李国良,纪桂芝,阳阿男,陈忠露,辛雅军;845例急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199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品德,陶强,邹音,段荣,邓庆强;二胺氧化酶、D乳酸测定在婴幼儿肠缺血坏死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2 张欣!510060广州,于强!510060广州;急性视网膜坏死[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年04期
3 张淑香,郑西卫,谭海;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5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4 鲁菊英,张学梅;空肠坏死误诊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12期
5 陈宝海,张祚建;电离子超量治疗足趾血管瘤发生坏死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0期
6 吕秀芝;时继东;李庆浩;张其海;;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7 张洁;王邦茂;张庆瑜;林睿;朴美玉;常毅湘;;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作用[J];临床荟萃;2010年14期
8 刘树旗;周国华;冷明芳;陈叶青;孟红叶;;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致绞窄性肠梗阻并坏死1例[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2期
9 姜凤元,刘跃峰;肝圆韧带坏死误诊2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10期
10 赵卫川;秦鸣放;李伟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35例诊疗分析[J];天津医药;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志红;逯彦飞;梁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朱仁春;;65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3 林富林;鲁明良;;直肠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A];2009浙江省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肛肠外科新技术培训资料汇编[C];2009年
4 曾小娜;刘中勇;朱道中;房红莹;蒋启荣;罗满林;刘镇明;;猪瘟病毒RT-LAMP实验诊断初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武迎;王伟;肖磊;陈东;方微;商建峰;;盆腔多发性良性间叶瘤延续至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生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忠武;付校;卢凯;施烽锋;孙乐天;楼文琪;;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世训;司桂玲;宋永红;徐群;王潍;聂向民;;应用HLA-B27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评价(1456例报告)[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8 邵毅全;钟鸣华;邵毅敏;;使用激光传感器检测轴承故障[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9 陈树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其症状特点[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秦承显;孙清刚;于树才;巩凯;;自发性食管破裂诊治体会[A];全国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勤;心脏局部缺血标记检测法获批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记者 李雪梅;多吃鱼 防中风[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谢康丽;久蹲站起为什么眼发黑[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美兰;久蹲站起为什么发眼黑[N];民族医药报;2005年
5 余志平;关注功能性肠疾病与难治性结肠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冯深祥;谨防药物性结肠炎[N];保健时报;2003年
7 ;步行——每天爱你多一些[N];西藏日报;2000年
8 ;绝望会导致高血压[N];山西科技报;2000年
9 叶德渊;有钱勿买六月泻[N];医药经济报;2000年
10 副主任医师 田新霞;食之有道[N];中国老年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野;利用细针穿刺的细胞形态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赵伟;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段鸿飞;支气管灌洗液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7年
5 杨明;DD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肖驰;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诊断DNA微阵列的构建及其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黎明;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梁宗辉;多层螺旋CT胰腺病变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兆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及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卢秀波;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新天;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诊断与治疗[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郭治宇;胸廓出口综合征[D];浙江大学;2006年
3 林益山;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21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4 杨珠莹;胰岛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金儿;组织胞浆菌病3例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07年
6 鞠红艳;胰腺癌110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董丙飞;78例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茹海明;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邵惠江;胰管结石11例临床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浩;血清抑制素-B在无精子症诊断中的价值(附67例病例报告)[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3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