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7 15:39
【摘要】: 目的: 1、建立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模型;2、观察高氧性肺损伤急性、亚急性期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9)的表达量和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基质损伤和重建中的作用;3、探讨给予1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MMP-2,9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高氧性肺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 72只3~5天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空气组;Ⅱ高氧+生理盐水(高氧组) ;Ⅲ高氧+缬沙坦(治疗组),各24只。再按实验时间点3,7天分二个亚组12只;每个亚组分灌洗组和非灌洗组,各6只。将Ⅱ、Ⅲ组放于氧箱中,保持箱内氧气浓度为90%~95%,Ⅰ组置于空气中;Ⅲ组自实验次日起每日同一时间灌入缬沙坦30mg/kg;Ⅱ组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分为①肺泡灌洗组和②非肺泡灌洗组两个亚组。灌洗组在各时间点麻醉动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MMP-2,9表达活性;非灌洗组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左肺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MMP-2,9表达半定量分析;右肺100mg制肺组织匀浆,检测总蛋白和丙二醛(MDA),余下右肺组织称量后置于烤箱中测肺湿/干重比。 结果: 1.高氧下3天新生大鼠精神反应差,7天后体重增长不明显,呼吸急促,活动迟缓。 2.肺组织病理切片:高氧组3天时肺泡腔内有明显出血和炎性细胞渗出,7天时损伤加重,肺间隔增宽,肺组织结构紊乱。缬沙坦治疗组炎症改变有减轻,肺间隔增宽不明显。 3.肺湿/干重比:实验3天,高氧组较空气组增高;7天时,高氧组明显高于空气组(p0.01),而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该比值有明显下降。 4.肺组织匀浆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含量检测:实验3天,高氧组TP含量已高于空气组;7天时,高氧组TP含量持续增高;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实验3天、7天均明显下降。 5.肺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实验3天时,高氧组MDA高于空气中(p0.01),随高氧暴露的持续,继续增高;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3天和7天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 6.肺组织MMP-2,9表达(免疫组化):正常空气组肺组织中MMP-2和MMP-9均仅有较弱的表达。高氧暴露后,MMP-2表达明显增多、增强,3、7天与相应时间点空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MP-9表达在高氧后7天始有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3天MMP-2和MMP-9表达均无明显变化,治疗7天才明显抑制两酶的表达强度,与相应时间点高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肺泡灌洗液中MMP-2,-9活性(酶谱学分析):空气组MMP-2和MMP-9活性极低。高氧3天,MMP-2活性明显增强,与空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MMP-9活性增高不明显;高氧7天时MMP-2和MMP-9活性均有明显增强。缬沙坦治疗3天对MMP-2和MMP-9的抑制不明显,治疗7天可抑制两者的异常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长期的高浓度吸氧可导致新生大鼠的急性肺损伤,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局部充血和出血、炎症渗出、肺泡数目减少和结构组织紊乱; 2、MMP-2和MMP-9在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时有高表达,提示其在该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MMP-2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时的变化较MMP-9迅速而敏感,提示前者的致损伤作用较强;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水肿,从而对新生大鼠的高氧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2.1
本文编号:2745296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琪;;支气管肺发育不良[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745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52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