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08 06:04
【摘要】: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理组织学特点是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血管迅速生长,根据内皮细胞生长、摄取~3H-胸苷、肥大细胞计数、纤维细胞形成以及脂肪浸润等可将血管瘤分为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三个时期。血管畸形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但至今对其病理演变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有的研究发现,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的改变、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和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在血管瘤不同时期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不平衡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和退化有密切关系。而在血管畸形中,与增殖有关的生长因子则无异常表达。关于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血管形成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目前,PTEN和磷酸化Akt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多,且与血管形成关系密切,而在良性肿瘤中的研究尚不多见,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初步探讨PTEN和磷酸化Akt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研究目的: 检测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相关性,探讨其在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研究方法: 收集临床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石蜡标本,4μm连续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根据Mulliken标准将标本进行分组,分成血管瘤增生期组18例、血管瘤消退期组20例、血管畸形组12例,另取5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中的PTEN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其平均光密度。 研究结果: ①PTEN的蛋白表达:阳性反应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部分胞核中,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在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呈强阳性表达。在增生期组、消退期组、血管畸形组和正常皮肤组PTEN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3457±0.0454、0.4785±0.0739、0.5324±0.0440和0.5038±0.0648。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PTEN表达低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正常皮肤组各组间PTE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磷酸化Akt的表达:阳性反应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在血管瘤增生期表达呈弱阳性,在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不表达。在增生期组、消退期组、血管畸形组和正常皮肤组磷酸化Akt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3567±0.0379、0.2509±0.0373、0.2632±0.0346、0.2241±0.0312。磷酸化Akt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正常皮肤组各组间磷酸化Ak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PTEN与磷酸化Akt的相关性:PTEN与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92,P<0.05)。 研究结论: PTEN和磷酸化Akt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在血管瘤增生期表达减低,而磷酸化Akt在血管瘤增生期呈阳性表达,是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二者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PTEN和磷酸化Akt在血管畸形中呈正常表达,二者没有参与血管畸形的发生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32.2;R726.5
【图文】:

血管瘤,增生期,血管畸形,正常皮肤


CD图2PTEN在各组中的表达(SPX400)A:血管瘤增生期B:血管瘤消退期C:血管畸形D:正常皮肤Fig.2TheexpressionofPTENindifferentgroups(SPX400)A:ProliferatingstageofHemangiomasB:InvolutingstageofHemangiomasC:VaseularmalforlnationD:NormalSk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安宁;罗燕;;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J];甘肃医药;2011年08期

2 王小平;曹发明;詹佳;孙辉;童树友;王元银;;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3 李兴国;王芳;;肝巨大血管瘤继发脾功能亢进[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4 吴良华;丁芳;李慧;祝彪;张晋琳;;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报告[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5 程炜;张杰;李会生;;椎体症状性血管瘤MRI诊断1例[J];河北医药;2011年14期

6 杨丽华;王斌;李超芹;陈运洪;;α-2b干扰素成功治疗婴儿巨大血管瘤5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6期

7 陈娜;黄萌;陈柳青;段逸群;;获得性丛状血管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8 陈军;王思明;陈云;;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4期

9 黄汉民;彭学勤;洪浩波;;15例成人咽喉血管瘤的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7期

10 张明强;陈桂军;;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婷;史大鹏;王梅云;朱绍成;;ASL在四肢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秦中平;李克雷;胡秀启;刘学键;;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临床鉴别诊断的研究[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秦中平;胡秀启;李克雷;刘学键;;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丽霞;李勤;程飚;苑凯华;唐建兵;曾东;余文林;齐向东;;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序列化治疗:附896例报告[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绪凯;王爽;;不同浓度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疗效评价[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志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分类、选择、综合治疗研究进展[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建设;杨永沛;郑维银;杨波;段烈英;;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应注意的问题[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洪莉;殷敏芝;吴晔明;;GLUT-1:一种鉴别小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新指标[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赵吉宏;赵怡芳;李祖兵;张文峰;;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的副反应[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王绪凯;秦兴军;;保守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与口腔颌面部整形美容[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以颇;小儿血管瘤 表现不同疗法各异[N];保健时报;2005年

2 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 梁晓婷;治胎记别错过最佳时期[N];保健时报;2010年

3 梁静平 董少广;血管瘤:分清类型巧治疗[N];健康时报;2003年

4 贾鑫;血管畸形可使身体变形[N];健康报;2006年

5 中日友好医院电化学治疗科主任医师 李京宏;电化学疗法治疗血管瘤优势何在[N];健康报;2010年

6 吴志;2岁孩子的血管瘤怎么治?[N];健康时报;2006年

7 通讯员 苏玉军 记者 张万山;新法治面颈部血管瘤[N];西安日报;2009年

8 副主任医师 李建国;血管瘤越来越大是否要治疗[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9 金鑫;小儿血管瘤早治效果好[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10 胡德荣;转基因技术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庆红;平阳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及其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鸿祺;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新型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代炜;同源异型盒基因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文健;人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特性研究和人海绵状血管瘤动物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郭伶俐;腺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廖洪跃;Fas配体诱导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彭强;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及γ-干扰素治疗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赵曜;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辰;平阳霉素治疗后血管畸形的血管构型及细胞收缩表型改变[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研;肌肉内血管畸形侵袭和凋亡的病理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婷;磁共振新技术在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林辉;血管瘤组织中TRAI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3 齐东东;2104例血管瘤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邱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冷婷婷;三维CT重建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增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及其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常健;多肽生长因子在颌面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8 赵阳;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9年

9 余瑛;Bcl-2、Bax、Fas和Caspase-3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小占;周围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表现与病理对照及VEGF表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6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6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