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18:4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IFI的56例住院患儿为病例组,根据胎龄、出院时间等,纳入168例非IFI患儿为对照组,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新生儿IF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结果:分析发现新生儿IFI的危险因素为:球蛋白降低、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白蛋白降低、红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需输注血浆、合并败血症、使用抗生素种类多、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PICC总时间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P0.05),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OR:4.189,95%CI:1.527~11.489,P=0.044)、合并败血症(OR:3.719,95%CI:1.035~13.367,P=0.005)、使用抗生素种类多(OR:2.779,95%CI:1.537~5.025,P=0.001)、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OR:1.039,95%CI:1.003~1.075,P=0.034)为新生儿IF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51.6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其次(22.58%)。结论:临床怀疑新生儿IFI而病原学检查困难时,若新生儿存在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合并败血症、使用抗生素种类多、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等高危因素,应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尽早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海花;崔杰;唐洪怡;马倩倩;王瑞娟;封志纯;李秋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年08期

2 雷艺;王t t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年04期

3 刘田田;刘阳;牟鑫;武辉;;104例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01期

4 曹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防治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74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