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携带母亲婴幼儿HBV标志物动态变化及胎盘Toll样受体的分布初探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12.62
【图文】:
图 2-1 A. 外周静脉血 HBsAg 阳性母亲胎盘组织中 HBsAg 检测,滋养层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棕黄色阳性信号为 HBsAg(×200)。B. 正常母亲足月胎盘组织HBsAg 的检测,未见阳性信号(×200)。
图 2-2 A. 母亲外周静脉血 HBsAg 阳性且婴幼儿外周静脉血 HBsAg 阴性胎盘组织中TLR3 检测,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棕黄色阳性信号为TLR3(×200)。B. 空白对照,未见阳性信号(×200)。A B
图 2-2 A. 母亲外周静脉血 HBsAg 阳性且婴幼儿外周静脉血 HBsAg 阴性胎盘组织中TLR3 检测,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棕黄色阳性信号为TLR3(×200)。B. 空白对照,未见阳性信号(×200)。A 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瑜;陈萱;;白细胞介素17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7期
2 汪平;李文佼;;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之间的关系[J];中国优生优育;2011年04期
3 孙丽娟;孙淑媛;李素文;朱宝申;武栩瑾;;孕期不同阻断方案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观察[J];河北医药;2011年12期
4 姚展成;陈明纯;廖文燕;张艳萍;吴毅;李丽燕;冯晶;林美珊;陈楚昂;郑定纲;庄见齐;;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4期
5 董飚;;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张薇莉;赵隽;李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8期
7 ;乙型肝炎妈妈能给孩子喂奶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2期
8 杨佩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母亲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6期
9 欧美军;;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方法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10 王金良;;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分型和耐药性检测的意义[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媛;闫英地;田先芝;牛成玲;曹慧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韩晓兵;岳亚飞;张树林;;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套式PCR技术检测HBV DNA[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樊尚荣;;妊娠期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和处理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红;王欣煜;卢新;;常规剂量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母婴胎盘透过情况影响的对照研究[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周宁;;通海县人民医院孕产妇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初筛检测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九届医学检验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沃健儿;侯伟;刘克洲;李敏伟;陈离伟;胡中荣;刘荣华;胡敏君;;不同结合臂长10-23 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刚;杜文君;潘继豹;张步通;;联合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春花;成军;王欣欣;吴煜;刘妍;郎振为;;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孔祥平;任向荣;;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10 崣孴玲;蔡光明;张新全;李壮;;中药活性部位JMS的抗病毒作用评价[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周欣;乙型肝炎病毒检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孙克伟;宫内感染:乙肝免疫失败的一大症结[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陈素华 熊锦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金叶败毒可防治宫内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王雪飞 李水根;宫内感染可致早产儿脑瘫[N];健康报;2006年
6 唐秀娣;宫内感染:乙肝免疫失败的一大症结[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区域基因相关性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N];科技日报;2005年
9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10 张小梅;辰欣 “丁贺”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光泽;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学特性、应用及无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4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刘晓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cIAP_2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进;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8 李发武;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HLA-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9 牟劲松;乙型肝炎病毒HBsAg基因稳定转染Chang-Liver肝细胞系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张永良;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孙雪荣;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毒病因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刘竹青;联合免疫后HBV携带产妇的婴儿不同喂养方式与HBV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金霞;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樊和斌;α/β干扰素受体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肝脏组织内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姚永远;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0年
8 林影;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变异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及胎盘细胞免疫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单幼兰;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任永强;HBV YMDD变异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48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