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及肘外翻畸形的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5:35
【摘要】: 背景及目的: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由于解剖上的特点及认识上的差别,临床上易造成漏诊或延误诊治情况,而一旦治疗不当将遗留肘部畸形,导致功能障碍及其它中、远期并发症,其中产生骨不连及肘外翻畸形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涉及到外上髁骨骺、肱骨小头及滑车,骨不连会造成骨骺生长抑制或生长不均衡、肘部畸形以及迟发性尺神经麻痹。骨不连加之伴发畸形,治疗上要考虑增加骨愈合的几率、减少损伤、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及外观等诸多方面因素,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成为临床上一大难题。近年来,经过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骨不连、肘外翻等的成因及其预防,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并提供不同情况下相对适当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挽回失去的功能和外观。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3~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 结果: 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月至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优13例(占48.1%):肘部外形和功能正常,肘屈伸110°,无后遗症;良11例(占40.8%):肘屈伸90°~110°,肘外翻10°,无疼痛及其它后遗症;差3例(占11.1%):肘屈伸90°,肘外翻15°。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结论: 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26.8
【图文】:

楔形截骨,肘外翻,内翻


伸直位或屈肘旋后位石膏固定。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况如复位后肱桡关节面仍存在较大缝隙,单纯切开复位,骨端缺上移,原有的外翻畸形仍存在,此时取自体同侧髂骨,根据缺损当大小的骨块后置入骨折间隙内和外侧表面,然后将植骨块与原 (见图 12-2、13-2、16-2) 。骨髁上内翻楔形截骨规拍摄双肘关节正侧位片,摄正位 X 线片时,应将健侧和患侧肘展及前臂旋后位,通过双侧携带角的比较测量出需要截骨的角度肘正常的携带角,防止矫枉过正),并在胶片上截取相应角度的模

骨化中心,儿童,二次,外上髁


表 2:肘部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及顺序女童(岁) 男童(岁)肱骨小头 1.0 1.0桡骨小头 5.0 6.0内上髁 5.0 7.5鹰嘴 8.7 10.5滑车 9.0 10.7外上髁 10.0 12.0

肱骨外髁骨折,分型


能上述两种机制均能产生肱骨外髁骨折。骨折线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即 MilchⅡ型骨折,可能关节面引导外力沿骺线传递到滑车。当儿童向前,桡骨头与肱骨小头撞击可引起较少见的 Milch外髁与滑车切迹。论如何,“牵拉”一直存在于伤后及治疗的过程位的主要原因,也是牵拉性骨骺损伤需要内固定肱骨外髁骨折分型与治疗照骨折线累及肱骨远端的解剖位置,Milch 将肱 3)。MilchⅠ型:骨折线起于干骺端,斜行穿过,终止于肱骨小头滑车切迹。MilchⅡ型:较为,沿骺板进滑车深部,不穿过外侧髁骨骺或骨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菁 ,陈s

本文编号:2761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61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