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及近远期预后影响的评估

发布时间:2020-07-31 08:19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出院时转归及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早产儿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提供新认识。方法: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入院时龄24h的且住院时间≥7天的289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情况将早产儿分成两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并疗程用完者为干预组,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者为对照组。并进一步按不同胎龄(Gestational Age,GA)分成3个亚组:GA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地塞米松使用方法:分娩前7日内使用,6mg/次,q12h,共两天。对纳入研究的早产儿收集并比较以下资料:一般资料、重要疾病、NRDS影像学分级、治疗情况、出院时转归情况。对存活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并比较以下资料:纠正胎龄(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CGA)40w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CGA44~48w头颅核磁共振(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 MRI)结果[点状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弥漫性脑白质损伤(Diffuse White Matter Damage,DWMD)、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s,PIVH-IVH)、小脑出血(Cerebellum Hemorrhage,CH)、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CGA 1周岁、2周岁、3周岁的头围和Gesell量表评分(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6周岁Gesell量表评分,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再次入院次数。结果: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早产儿共289例,其中干预组128例,对照组161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如:GA、性别、双胎或多胎、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孕母年龄、生产方式、宫内窘迫、试管婴儿、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重要疾病比较:干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 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RDS影像学分级对比发现干预组NRDSⅢ级、Ⅳ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情况比较:干预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PS重复使用率、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干预组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随访结果比较:干预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和6周岁分别随访113例、95例、89例和39例,而对照组分别随访123、94、100和39例。干预组PWMD+DWMD、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6周岁大运动行为及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CH及CI发生率、各年龄段头围、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再次住院次数,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胎龄段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干预组GA30周31例,30~33+6周53例,34~36+6周44例;对照组GA30周39例,30~33+6周66例,34~36+6周56例。两组早产儿各胎龄段的一般资料如:GA、性别、双胎或多胎、BW、孕母年龄、生产方式、宫内窘迫、试管婴儿、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差异均不明显(P0.05)。(2)重要疾病比较:干预组GA30周、30~33+6周两个胎龄段NRDS、BPD、ROP、NEC、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RDS影像学分级对比发现GA30周、30~33+6周胎龄段干预组NRDSⅢ级、Ⅳ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各疾病发生率及NRDS影像学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情况比较:GA30周胎龄段干预组的PS使用率、CPAP使用率、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33+6周胎龄段干预组PS使用率、CPAP使用率、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治疗情况差异均不明显(P0.05)。(4)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干预组GA30周、30~33+6周两个胎龄段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两组出院时转归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5)随访结果的比较:CGA 1周岁内干预组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分别随访24、47和42例,而对照组分别随访22、48和53例。2周岁干预组30周、30~33+6周和34~36+6周分别随访18、43和34例,对照组分别为17、36和41例。3周岁三个胎龄段干预组分别随访20、36和33例,对照组分别为17、39和44例。6周岁干预组30周随访8例,30~33+6周随访21例,34~36+6周随访10例;对照组则分别随访8、20和11例。30周胎龄段干预组PWMD+DWMD、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6周岁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3+6周胎龄段PVL、PIVH-IVH发生率,1周岁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周岁及6周岁时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GA1周岁、2周岁、3周岁、6周岁的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36+6周胎龄段干预组2周岁、3周岁、6周岁时大运动行为评分及精细动作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周岁及6周岁个人社交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CH及CI发生率、头围、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1周岁内再次住院次数在两组各胎龄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产前有效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GA34周的小胎龄早产儿NRDS、BPD、NEC、颅内出血发生率,减轻NRDS发生程度,减少PS及辅助通气应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好转率,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产前单疗程有效应用地塞米松远期可减少GA34周小胎龄早产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对早产儿远期运动行为有积极影响,但对早产儿远期个人社交行为有不良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长艳;胡玲玉;蔡莉;邓淑玲;陈雯婷;;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生长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2 丁国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院后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年01期

3 刘敬;俞惠民;毛健;封志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12期

4 朱毓纯;杨慧霞;John Newnham;;早产围产热点问题的循证医学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5 丘惠娴;谢志才;陈玲玲;黄循斌;王自财;;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脑损伤的预防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8期

6 廖春梅;;地塞米松对预防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6期

7 何莉;徐瑞峰;唐建明;陈奕铭;;135例窒息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0期

8 谢爱兰,李笑天;产前促胎肺成熟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2期

9 刘敬,贺继雯,王琪,赵金辉,王立筠;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10 贺继雯,赵娟,刘敬,赵金辉,王琪;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闻;248例NICU新生儿实验室检查与危重程度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6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76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