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运动对肥胖儿童少年糖脂代谢和内脂素的影响及内脂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6:42
【摘要】: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儿童少年肥胖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目前缺乏运动对肥胖儿童少年红细胞膜脂质、血糖脂代谢及内源性调节因素等影响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分析了4周封闭式中小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减肥干预前后不同肥胖程度儿童少年血糖、血脂、红细胞膜脂质的变化,以新型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为主线,研究其结合瘦素、IL-6等内源性调节因素在运动干预下对肥胖儿童少年糖脂代谢的调节,并探索内脂素基因多态性(SNPs)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关联及其对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为探讨运动减肥机制、指导运动减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7个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1)比较了BIA法和皮褶厚度法的五种推导公式(Brozek公式、Siri公式、Lohman公式、Slaughter公式、国内儿童少年常用公式)对本研究所涉及的88名肥胖儿童少年体脂率的预测结果,发现相对于皮褶厚度法,BIA法所测得的体脂率较符合本研究实际测量条件和所测人群特点,可按该方法所测得的体脂百分比将本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组。体脂率间接评价方法的确定为本篇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部分(实验2、3)对肥胖儿童少年运动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膜脂及相关ATP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①运动干预前轻度肥胖组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血HDL仅在轻度和重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干预后BMI、体脂率、WHR等形态指标显著性下降,各项血糖血脂指标及膜Na+K+-ATPase活性也均呈显著性改善,而膜PS外翻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意义;③运动前血糖脂代谢指标与身体形态尤其是WC相关显著,且运动引起的体脂率变化也与血脂指标变化显著相关。 第三部分(实验4、5)探讨运动干预前下内脂素结合瘦素、IL-6等内源性调节因素对肥胖儿童少年糖脂代谢的调节,主要结果如下:①运动前血内脂素与HDL显著正相关,而与糖代谢指标无显著性相关;②运动前血内脂素与瘦素、IL-6等显著相关,运动后血内脂素水平与瘦素水平显著上升,运动引起的二者变化值呈强相关(R=1,P=.000);③运动后不同肥胖组间内脂素的上升幅度与形态指标、糖代谢指标的下降幅度相一致。 第四部分(实验6、7)采用LDR-PCR测序分型技术,探讨内脂素RS5974456、RS4730153位点SNPs对肥胖儿童少年运动干预前后糖脂代谢及其他肥胖相关变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RS4730153位点A/G基因分型为14例(男性8名,女性6名),频率为15.9%,而RS5974456 G/T基因变异型仅出现1例(男性);②运动前RS4730153 AG型人群血TG水平显著高于GG型,运动干预下GG基因型△HOMA-β显著大于AG型。 三、研究结论: 1、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儿童少年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密切相关,在脂代谢紊乱的初期,红细胞膜脂质变化可能比血脂指标更能体现儿童少年肥胖的发展; 2、有氧运动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肥胖儿童少年体脂总量及体内脂肪的分布,而且能通过改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胰岛素敏感性、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对糖脂代谢进行调节,但红细胞膜脂质的改善滞后于血脂的改善; 3、肥胖儿童少年内脂素与其他脂肪细胞因子尤其是瘦素水平存在明显关联,共同实现对运动干预下肥胖儿童少年糖脂代谢的调节; 4、中国汉族肥胖儿童少年中存在内脂素SNPs位点RS4730153变异,纯合子GG型可能可以通过降低TG水平、提高胰岛素β细胞功能对运动干预的敏感性等方面参与肥胖儿童少年的糖脂代谢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89.2
【图文】:

脂肪,传导速率,身体成分,皮褶厚度


身脂肪率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以及测量技术有关。随着肥胖度增加,皮褶厚度与体脂关系呈曲线关系。(见图 1-3)量很难,与代谢的关系仍需研目前通常只用该指标进行皮下量,而不做体脂量的估计。生物电阻抗法(BIA)利用在人体体表通过电流,电流在各器官组织的传导速率不同为基础,根据每种身体成分所含的脂肪比例和电流传导时间不同而估算出体脂率。简单、快速、无损伤性、可重复性高,可直接显示体脂率,可用于大样本调研。与机体水化状态和种族特性有很多因素如电极形状、月经周温度、测量体位、运动脱水等前各厂家为了增加推算准确性公式很多,暂无统一标准的高从而影响了资料的可比性,通该方法会低估体脂率。

空气置换


身脂肪率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以及测量技术有关。随着肥胖度增加,皮褶厚度与体脂关系呈曲线关系。(见图 1-3)量很难,与代谢的关系仍需研目前通常只用该指标进行皮下量,而不做体脂量的估计。生物电阻抗法(BIA)利用在人体体表通过电流,电流在各器官组织的传导速率不同为基础,根据每种身体成分所含的脂肪比例和电流传导时间不同而估算出体脂率。简单、快速、无损伤性、可重复性高,可直接显示体脂率,可用于大样本调研。与机体水化状态和种族特性有很多因素如电极形状、月经周温度、测量体位、运动脱水等前各厂家为了增加推算准确性公式很多,暂无统一标准的高从而影响了资料的可比性,通该方法会低估体脂率。

脂肪,传导速率,身体成分,皮褶厚度


身脂肪率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以及测量技术有关。随着肥胖度增加,皮褶厚度与体脂关系呈曲线关系。(见图 1-3)量很难,与代谢的关系仍需研目前通常只用该指标进行皮下量,而不做体脂量的估计。生物电阻抗法(BIA)利用在人体体表通过电流,电流在各器官组织的传导速率不同为基础,根据每种身体成分所含的脂肪比例和电流传导时间不同而估算出体脂率。简单、快速、无损伤性、可重复性高,可直接显示体脂率,可用于大样本调研。与机体水化状态和种族特性有很多因素如电极形状、月经周温度、测量体位、运动脱水等前各厂家为了增加推算准确性公式很多,暂无统一标准的高从而影响了资料的可比性,通该方法会低估体脂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海龙;张西平;米战;;不同负荷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ATP酶活性的影响[J];硅谷;2009年12期

2 徐仁应;万燕萍;张晓敏;陆丽萍;赵敏;蔡威;;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3 李瑞珍;马新瑜;陈寿康;林汉华;王宏伟;;儿童单纯性肥胖与糖、脂代谢及脂肪肝[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12期

4 王秋海;黄玉山;;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8年01期

5 陈文鹤,张素珍,郭黎,刘军华;木兰拳练习对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关系的初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郭吟;陈文鹤;;肥胖症与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Disease Risk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6期

8 ;Overweight and Obesity-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Children[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年05期

9 宋文惠,段力生,韩爱民,樊秋花,刘彩云;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08期

10 邴强,王健;人体体成分的模型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779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79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