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湿热病理与小儿肾病蛋白尿的相关性及证治探讨

发布时间:2020-08-07 03:17
【摘要】: 目的: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阐述肾病蛋白尿的产生与湿热病理的关系;根据辨证施治,制定诊疗方案,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客观评价其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方法: 总结古代医家对湿热病理及小儿肾病蛋白尿的认识,参考现代文献研究,结合导师临床经验,探讨湿热病理与小儿肾病蛋白尿的相关性;并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痹为法,运用消蛋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湿热型)蛋白尿,为治疗小儿肾病蛋白尿开创新思路。特收集导师门诊病例60例,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口服相应剂量的消蛋汤加减煎剂与强的松4周后,进行治疗组自身前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疾病疗效和症候疗效的比较。 结果: (1)在治疗蛋白尿、血尿和精神、皮肤疥疮、咽喉肿痛、小便黄赤、小便涩痛不利等中医症候及舌苔、脉象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候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蛋白尿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阳性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痊愈病例随访三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充分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的优越性。 结论: 小儿肾病蛋白尿的产生与湿热病理关系密切,从湿热论治小儿肾病蛋白尿,运用消蛋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湿热型蛋白尿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瑞萍;;重用黑附子治疗激素撤减期小儿肾病4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4期

2 黄元金;;夏天湿热古今有良方[J];健康生活;2011年08期

3 杨建华;楼建国;;附子在湿温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4 张志明;;“分消走泄”法初步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向秀华;徐文波;冯磊;;应用ROC曲线评价胱抑素C对小儿肾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彤;;小儿肾病探究与临床证治[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2 林志斌;;薛雪治湿热病用药探寻[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游秀泉;;论湿热病舌诊[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彦晖;;外感湿热病和内伤湿热病的辨治[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付苏明;;小儿肾病综合症的营养治疗及食疗方法[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史伟;;运用湿热病三焦辨证方法探讨广西地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辨证思路与治疗[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7 史伟;向彩春;;运用湿热病三焦辨证方法探讨广西地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辨证思路与治疗(摘要)[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卞锡五;;浅谈对湿热眼病的认识[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9 马荫笃;;小儿肾病临床治疗三法[A];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丁樱;任献青;马丙祥;翟文生;;文献整理工作的意见[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声;何谓“湿热病”[N];民族医药报;2002年

2 陈国华;湿热病与湿热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张文馨;小儿肾病的激素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张梅珍;小儿肾病分类诊治不再难[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李建 樊惠兰 吕敏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傅缨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肾病应从脾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志兴;天热要除体内湿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0年

8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谷峰;肾病患儿应早诊早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王小衡;治疗小儿肾病有事实 有传闻 你信谁[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郭立中;周仲瑛教授“湿热论”钩玄[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朋;内伤湿热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刘穗宁;香港生态环境与港人外感湿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唐芸;HL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程方平;温病湿热证模型制作及清热化湿方对内毒素转导信号的动态干预[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5 钟云良;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陈晴清;脾胃湿热证与辅助性T细胞1/2平衡及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仲伟梁;新加坡地区湿热证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苗裕;江苏温病流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郭尹玲;从“湿热变证”论治急性肝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鲁明源;《内经》体质思想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燕;薛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热病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席娜;中医湿热病病因病机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王凤姣;头风发作与自由基相关性和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阮静;从自由基水平、免疫功能探讨岭南上呼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形成机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周志兴;透邪法在温病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张俊英;湿病湿热证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模型制作的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7 罗素华;吴鞠通湿温病辨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郑钟英;台湾百草茶及其防治温热病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李慧勇;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10 周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免疫指标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783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83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