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HHHFNC VS NCPAP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通气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2.1
【图文】:
图 1 文献纳入流程图.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纳入的研究其质量参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 5.0 推荐的相关标准进主要包括 6 个方面,包括是否随机、随机实施的具体方案,有无分配隐使用盲法(盲法包括 2 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盲法以及对研究实施者量者进行的盲法),报告结局指标是否完整、有无结局不清或失访的,有无对结果的选择性报告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偏倚来源。对以上各项“有”(提示偏倚程度低)、“无”(提示偏倚程度高)、“不清楚”倚程度不明)的三种判断,其中评判为“有”的方面越多,说明其质其可能存在偏倚的可能也越小。 资料提取
图 2 研究质量评价表3.3 结果分析3.3.1 通气失败率3.3.1.1 森林图:总共有 19[25,30-44,47-49]项研究对 HHHFNC 组及 NCPAP 组的通气失败率进行了比较(如图 3.1),因各研究之间差异性较大,来源不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中 5[32,36,38,48-49]项研究显示其 HHHFNC 组的通气失败率的比值比小于 1,95%的置信区间落在森林图的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12[25,30,33-35,37,39,41-44,47]项研究的置信区间包含无效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下的2[31,40]项研究其可信区间落在图像右侧。对各个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可得出,样本总量为 1531 例,其中 HHHFNC 组 767 例,通气失败的人数为 106 例,NCPAP组共 764 例,通气失败的人数为 162 例,合并效应量 OR 值为 0.53,95%的可信区间为[0.31,0.90],位于无效线的左侧,提示 HHHFNC 组相对于 NCPAP 组通气
、Lavizzari[30]、杨祖铭[41]三人,其余研究对于入组的 NRDS 患儿均常规使用气管插管加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舍弃这三人研究结果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相关结果如图 3.3,提示效应量比值比 OR 为 0.44,95%的可信区间为[0.23,0.84],与原分析结果的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俊;徐芬;詹媛丽;黄艳;林鸿志;;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塞通气初始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meta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年11期
2 赵玉祥;潘兆军;高子波;韩良荣;武荣;季东林;;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即刻拔管后不同呼吸支持方法比较[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7年05期
3 王陈红;施丽萍;马晓路;林慧佳;许燕萍;杜立中;;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7年03期
4 邝绍j;;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18期
5 杨一民;曾谷兰;曹松霞;黄文钦;;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年07期
6 陈佳;高薇薇;许芳;杜岚岚;张涛;林兴;李伟涛;;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年08期
7 龚兆荣;王艳丽;陈运彬;吴满红;;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年04期
8 朱文澡;;高流量吸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年04期
9 陈小冰;;不同经鼻正压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29期
10 李文英;乔爱琴;王晓娇;王媛媛;;三种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2792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9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