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课题选择不同胎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其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蛋白(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钙(Ca)、磷(P)水平的变化,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关系,及IGF-I与身长、体重、体块指数(BMI)的相关性,评价不同胎龄新生儿骨形成状况,及各监测指标对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性,寻求早期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指标。 方法: 1试验分组:选择刚出生的新生儿90例,按不同胎龄分为三组,A组30例(胎龄≤32足周,平均30.1周),B组30例(32周胎龄37足周,平均34.8周),C组30例(37周≤胎龄42周,平均39.4周)。三组病例无性别差异,无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无严重缺氧,感染等;母亲无代谢性骨病。 2监测指标:血清钙、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身长、体重、体块指数。 3标本采集:全部入选新生儿均在生后1天(1d)内及生后第14天(14d),于上午8∶00~10∶00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于生后1d内测量身长、体重。 4监测方法:应用生化法监测血清Ca、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法监测血清BAP、OC和IGF-I的水平,应用公式[BMI=体重(g)×10/身长(cm)2]计算BMI。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指标测定的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指标行正态性检验后,两样本之间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样本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后行F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者进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nett’s T3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生后1d内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 1.1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Ca水平分别为1.92+0.42mmol/L、2.03+0.32mmol/L、1.95+0.43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0.969,P0.05) 1.2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P水平,分别为1.61+0.13mmol/L、1.63+0.27mmol/L、1.77+0.42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9.451,P0.05) 1.3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BAP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下降,分别为269.61+141.58u/L、187.34+97.94u/L、169.51+53.21u/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16.331, 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OC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为26.56+18.09ug/L、30.36+12.97ug/L、32.97+14.14ug/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57.166,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 A、B、C三组生后1d内血清IGF-I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为29.24+1.78 ug/L、35.12+2.05 ug/L、48.02+1.71 u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681,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2生后第14d 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 2.1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Ca水平,分别为2.34+0.43mmol/L、2.49+0.38mmol/L、2.44+0.12mmol/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12.114,P0.05) 2.2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P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上升,分别1.42+0.21mmol/L、1.68+0.19mmol/L、1.72+0.37 mmol/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387,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BAP水平,随胎龄增加逐渐下降,分别387.78+153.94u/L、211.25+21.97u/L、178.38+41.10u/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26.383,P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A、B、C三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分别为33.71+18.16ug/L、32.83+13.17ug/L、34.10+23.11ug/L,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2.981,P0.05) 2.5 A、B、C三组生后14d血清IGF-I水平,随胎龄增加依次升高,分别37.28+1.87ug/L、59.54+2.15ug/L、66.13+3.26 u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57.807,P0.0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A、B、C各组生后1d内与生后14d各项指标比较 3.1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Ca水平较1d内均有所上升(A组1.92+0.42/2.34+0.43mmol/L、B组2.03+0.32/2.49+ 0.38mmol/L、C组1.95+0.43/2.44+0.12mmol/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A、B、C各组血清P水平,A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较1d内下降(1.61+0.13/1.42+0.21mmol/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较1d内上升(1.63+0.27/1.68+0.19mmol/L),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虽较生后1d内下降(1.77+0.42/1.72+0.37mmol/L),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BAP水平较生后1d内均有所上升。其中A组上升明显(269.61+141.58/387.78+153.94u/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B组和C组虽有所上升(187.34+97.94/211.25+21.97u/L、169.51+53.21/178.38+41.10mmol/L),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较1d内均有所上升。其中A组明显上升(26.56+18.09/35.71+18.16ug/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虽有所上升(30.36+ 12.97/32.83+13.17u/L、32.97+14.14/35.10+23.11ug/L),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 A、B、C各组生后第14d血清IGF-I水平较生后1d内均有所上升。(A组29.24+1.78/37.28+1.87ug/L、B组35.12+ 2.05/59.54+2.15ug/L、C组48.02+1.71/66.13+3.26ug/L),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IGF-I与BAP、OC的相关关系 IGF-I水平在生后第1d内及第14d,与A组BAP及O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5,P0.05)、(r= 0.561,P0.01)、(r= 0.418,P0.05)、(r=0.393,P0.05)。其它无相关关系 5生后1d内IGF-I与身长、体重、BMI的相关关系 B组和C组生后第1d血清IGF-I水平与身长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1,P0.01)、(r=0.532,P0.01);A、B、C三组生后第1d内血清IGF-I水平与BMI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6,P0.01)、(r=0.656,P0.01)、(r= 0.438,P0.05)。其它无相关关系 结论 1胎龄越小,血清BAP水平越高,OC水平越低,IGF-I水平越低;BAP、OC、IGF-I在新生儿骨代谢中存在内在联系。IGF-I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BMI成正相关关系。 2血清BAP水平的异常增高和P水平的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指标。 3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生后两周内血清BAP与OC显著增高,IGF-I呈低水平状态,提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骨矿化不良,尚未出现明显的追赶生长,需及时补充Ca、P等促进骨矿化,预防代谢性骨病。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骨骼生长速度趋向平稳上升,生后两周即出现明显追赶生长,水平接近足月儿。 4 IGF-I参与了骨代谢,推测IGF-I低水平时骨形成处于抑制状态,生理水平的IGF-I则促进骨形成,IGF-I有望成为新生儿骨代谢敏感而特异性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红建;张远旺;;开展新生儿游泳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2 杨小燕;;新生儿游泳好处多[J];健康人生;2010年05期
3 暴忠坤;潘芝梅;;500例新生儿CR床边X线摄影的质量分析[J];医疗装备;2011年07期
4 韩美菊;耿群群;;浅谈新生儿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0期
5 彭丹;;宝宝可是要洗澡的[J];健康博览;2011年08期
6 刘慧强;童笑梅;;新生儿医学伦理学研究现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7 黄懿;邱耀先;;新生儿脐膨出的麻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3期
8 邓永超;;新生儿衣服莫放樟脑丸[J];健康博览;2011年09期
9 张u&婷;;新生儿395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9期
10 韩学举;孟令娜;;育儿难题解决方案——特殊生理现象[J];启蒙(0-3岁);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国;张金萍;陈超;;新生儿TLR4基因多态性与G-菌感染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蒋小平;杨纲;陈大鹏;熊英;;新生儿急腹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Dzazayery,A;潘丽梅;;影响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因素[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4 李菁;孙建华;黄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预后相关因素[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娟;;新生儿面色的观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蒋小平;;新生儿肠闭锁的诊断与治疗(附112例报告)[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景玉芳;洪薇;;新生儿造口袋的改良及临床应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华德;郑少逸;赖文;高辉;卞徽宁;刘族安;黄志峰;魏丽君;孙传伟;;层流洁净技术在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金狮;陈快;戴康临;陶俊峰;陶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治疗十年回顾[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卢桂玲;肖尹;王庆文;;新生儿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涵敏;14名省级师资为新生儿护航[N];湖南日报;2008年
2 慧茹;新生儿发烧的辨别与呵护[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肖国强;新生儿3滴血能查26种遗传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记者 张苏民;新生儿患病可享母亲参合补偿待遇[N];海南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王莹 记者 倪秀萍;去年查出36个隐性疾病新生儿[N];南京日报;2009年
6 ;美国新生儿四成非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孙德胜;为何新生儿的粪便是墨绿色的[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8 记者 段金柱;当年出生新生儿参加新农合及补偿下月起开展[N];福建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小飞;我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奇高[N];郴州日报;2009年
10 黄家欣;新生儿耳朵保护小知识[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德皓;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夏扬;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为载体的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赵煜;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赵子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裴育;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Cbfal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Cbfal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科强;冲击波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陆蕴松;重组低氧诱导因子-1α对成骨细胞功能调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马杰;全身照射引起小鼠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不相关的成骨潜能改变及其与骨骼和造血系统损伤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钟招明;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人黄韧带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文锋;炎症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雪瑾;孕母铁贮备与新生儿铁水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朱薇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国华;N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逢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5 林梅芳;新生儿窒息后血浆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柯勇;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BMP-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7 糜丽;成骨细胞对变化的流体剪应力的响应[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岩;人胚胎来源多潜能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丽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清洗液中中性粒细胞上CD11b/CD18和其配体sICAM-1水平变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胡雪峰;新生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与HIE的鉴别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80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