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对体外循环下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镇静深度的监测
发布时间:2020-09-01 13:53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手术患儿在体外循环(CPB)前10 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0.1mg/kg或0.2mg/kg)的咪达唑仑,CPB前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CPB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灌注流量(AQ)、灌注压(PP)的变化,旨在评价应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在体外循环(CPB)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在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期间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可行性及咪达唑仑的相对较好剂量。 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择期体外循环下单纯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6个月~3岁,完全随机分成A、B、C 3组(n = 15),在CPB前10 min A组不应用咪达唑仑,B组静脉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大约20 s,C组静脉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大约20 s。所有患儿麻醉前均肌肉注射氯胺酮6 mg/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吸入1%~1.5%异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 mg/kg维持肌松。在CPB前15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体外循环前10 min (T0),B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C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A组不应用咪达唑仑只缓慢静脉注射与B、C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ml。体外循环前10 min (T0)、体外循环前7 min (T1)、体外循环前5 min (T2)、体外循环停止即刻(T12)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3)、降温至36℃(T4)、降温至34℃(T5)、降温至32℃(T6)、降温至30℃(T7)、复温开始即刻(T8)、复温至32℃(T9)、复温至34℃(T10)、复温至36℃(T11)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灌注压(PP)、灌注流量(AQ)。所测温度均为鼻咽温度。 结果1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T2时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3时,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5-8各时间点3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9时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0时A组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1时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IS值在T0、T1、T2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10明显低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7 BIS值明显低于T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7比较,T9-1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IS值大于60的有10例。 与T0比较,B组T2时BIS值明显降低,T4-11明显低于T2,T3,4高于T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T1,2时明显低T0,T7-9低于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血压、心率的变化 T0-2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灌注流量、灌注压的变化 在T3-11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前及复温阶段BIS可以有效的监测咪达唑仑的镇静程度,及时反映麻醉深度,指导临床麻醉医师用药,对防止麻醉减浅非常有意义。2 0.2 mg/kg的咪达唑仑使CPB期间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镇静程度平稳有效,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3房、室间隔修补术患儿CPB期间,BIS受体外转流、低温影响明显,尤其在降温阶段。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726.1
本文编号:2809818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7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曲成业;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年06期
2 李劲松,高天华;双频指数在芬太尼体外循环麻醉中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09期
3 吴蔚宇,梁昌毅,高天华;小儿体外转流手术中不同麻醉用药的脑电双频指数及血压心率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8期
4 何静,王若松,吴群林,魏涧琦,林日辉;血浆异丙酚浓度与脑电指标的相关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年03期
5 周仁龙,杭燕南;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的评价和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05年01期
6 陈斌,刘斌,陈果,吴嘉宾;低温体外循环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代谢与麻醉深度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09期
7 连庆泉,上官王宁,王增寿,徐坚,陈小玲,朱光辉,姚尚龙;不同年龄患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0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098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