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的远期疗效

发布时间:2020-09-18 11:15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间共27例接受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寰枢椎旋转脱位的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9.1±1.2岁。根据Fielding分型,其中Ⅱ型3例,Ⅲ型13例,先天性游离齿突11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术前、术后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MRI,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脊髓储备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寰椎、枢椎水平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AP)。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6个方向上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0至142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破裂、移位及脱出等情况。除一例患者外,术后斜颈均获完全矫正。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获明显的疼痛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所有患者ADI和SAC均获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0例为颈椎曲度前凸,7例为颈椎曲度变直。除屈曲和旋转方向外,本组患者的ROM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寰椎及枢椎水平AP直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和稳定性重建,改善疼痛及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术后远期效果良好。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26.8
【部分图文】:

脊髓,间隙,空间,枢椎


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邋interval,邋ADI)和脊髓储备空间(space逡逑available邋for邋the邋cord,邋SAC),寰椎、枢椎水平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逡逑AP)(图1)。对于AARD合并游离齿突的患者,与椎体相连部分用于测量ADI及SAC。逡逑骨性融合标准为CT上寰椎后弓与枢椎后方结构之间有桥状骨小粱通过[9]。完全复位逡逑为ADK5mm,部分复位为5<ADI<7mm"ll_。随访期间记录患者颈椎曲度,并按图2进逡逑行分类。逡逑fc;桯邋”逡逑%"逡逑图1.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邋interval,邋ADI)和脊髓储备空间(space逡逑available邋for邋the邋cord,邋SAC)邋;a,邋ADI;邋b,邋SAC.逡逑5逡逑

颈椎曲度


AP)(图1)。对于AARD合并游离齿突的患者,与椎体相连部分用于测量ADI及SAC。逡逑骨性融合标准为CT上寰椎后弓与枢椎后方结构之间有桥状骨小粱通过[9]。完全复位逡逑为ADK5mm,部分复位为5<ADI<7mm"ll_。随访期间记录患者颈椎曲度,并按图2进逡逑行分类。逡逑fc;桯邋”逡逑%"逡逑图1.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邋interval,邋ADI)和脊髓储备空间(space逡逑available邋for邋the邋cord,邋SAC)邋;a,邋ADI;邋b,邋SAC.逡逑5逡逑

术前,齿突,四肢麻木,脊髓受压


访时间60-142个月,平均84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四肢麻木、乏力,躯干束带逡逑感,步态不稳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逡逑典型病例见图3、图4。逡逑画W 逡逑illW逡逑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赛;;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年11期

2 史相钦;孙彦鹏;彭晓东;;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有效性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年04期

3 康瑞芳;王列红;;寰枢椎失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年09期

4 潘军伟;黄大耿;郝定均;;寰枢椎失稳症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03期

5 陈敬煌;徐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年03期

6 卢长巍;韦寿繁;覃祖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14例[J];广西医学;2011年01期

7 高彬;贾卫斗;;寰枢椎不稳的外科干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8 陈波;黄海洋;陈贤明;;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年05期

9 李石良;;寰枢椎不稳与耳鸣及其针刀治疗[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4期

10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伟宇;于亮;顾勇杰;马维虎;胡旭栋;阮超越;陈云琳;赵刘军;徐荣明;;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陈建新;付丽媛;陈自谦;梁永刚;刘冰川;陈坚;李超;;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寰枢椎正位摄影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蒋伟宇;于亮;马维虎;赵刘军;徐荣明;;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设计及有效性研究[A];2014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黄卫兵;蔡贤华;向慧娟;李明;;多普勒观察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手术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变化[A];第三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辉;赖笑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池永龙;王向阳;;寰枢椎创伤的微创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晓林;马信龙;吕工一;徐宝山;陈长宝;王雪;;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漆伟;吴春宝;;寰枢椎骨折治疗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对策[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梁国钧;董永强;何鑫东;袁波;;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多;脖子疼可能寰枢椎有问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于红邋张献怀;治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先复位[N];健康报;2007年

3 张献怀;警惕儿童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姚永玲;北医三院: 实施国内首例寰枢椎区域肿瘤切除术[N];人民日报;2005年

5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科技日报;2007年

6 张献怀;儿童颈部外伤易引发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良如;歪脖不一定就是落枕[N];健康时报;2004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的寰枢椎半脱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保健时报;2007年

10 曾理;寰枢椎关节脱位 有了经口纠正法[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明;四种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复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和临床评[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2 许天明;一体化C1椎板钩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吴广森;“V”型记忆合金寰枢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4 管华鹏;寰枢椎后路非对称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5 杨健;三种后路寰枢椎混杂内固定技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舒小秋;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徐峰;改良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基础与初步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李松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研制及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刘琦;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曲度异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10 姜良海;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鑫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寰枢椎旋转脱位的远期疗效[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孙碧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观察[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3 马飞;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影像学分型[D];西南医科大学;2019年

4 莫少东;经口前路解剖型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及零切迹(Z-P)固定融合系统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蓝思彬;寰枢椎融合器内固定一体化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陈树金;寰枢椎后路专用螺钉设计、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杜诗尧;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赵如元;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D];延安大学;2017年

9 邓淼;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效果[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马龙祥;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D];新乡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821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1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