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olic acid, FA)水平,来研究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及其对FA代谢的影响,并寻求抗诱变作用的途径。 方法:根据癫痫诊断标准,选择癫痫患儿90例,其中:⑴ 单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组30例;⑵单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VPA)组30例;⑶ CBZ联合硝基安定(nitrazepam N)组15例;⑷ VPA联合硝基安定组15例(两联合用药组均为经单药治疗3个月后不能完全控制发作,而加用硝基安定后能控制发作者);⑸ 补充叶酸组20例。同期选择健康儿童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间年龄、性别等组成无显著差异。检测指标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及血清FA水平。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化学免疫发光法来检测两单用药组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同时间点的SCE频率及FA水平。两联合用药组于联合用药前及联合用药后3个月、9个月时检测两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补充叶酸组于加服叶酸3个月后检测两指标。各组对象采样前一个月未接触过X射线、无病毒感染性疾病,无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为t检验及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以P0.05作为显 WP=4 著界限。 结果:1. 单用CBZ组:用药前SCE频率为2.50±0.80次/cell ,FA为6.94±1.67ng/dl;用药3个月时SCE频率为6.90±2.17次/cell ,FA为3.03±1.35ng/dl;用药6个月时SCE频率为7.44±1.70次/cell ,FA为2.61±0.68ng/dl ;用药12个月时SCE频率为7.95±2.05次/cell ,FA为2.46±0.98ng/dl 。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SCE频率为7.45±1.97次/cell,FA水平为2.69±1.04ng/dl 。正常对照组SCE为 2.15±0.65 次/cell,FA为7.23±2.98 ng/dl。用药前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各时间点两指标及两指标各时间点平均水平与用药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用药时间延长SCE频率有上升趋势,血清FA水平有下降趋势。 2. 单用VPA组:用药前SCE频率为2.53±0.85次/cell ,FA为6.68±1.78ng/dl;用药3个月时SCE频率为5.85±1.39次/cell ,FA为3.33±0.67ng/dl;用药6个月时SCE频率为6.44±1.45次/cell ,FA为3.05±0.59ng/dl ;用药12个月时SCE频率为7.95±2.15次/cell ,FA为2.54±0.44ng/dl 。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SCE频率为6.80±1.91个/cell,FA水平为2.94±0.75ng/dl。用药前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各时间点两指标及两指标各时间点平均水平与用药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用药时间延长SCE频率有上升趋势,血清FA水平有下降趋势。 3.CBZ组和VPA组用药前SCE频率及血清F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WP=5 4.CBZ组和VPA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SCE频率及血清F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5.CBZ联合硝基安定(CBZ+N)组:联合用药前SCE频率为6.25±1.41次/cell ,FA水平为3.38±1.09ng/dl;联合用药3个月时SCE频率为7.29±1.79次/cell ,FA水平为2.55±0.66ng/dl;联合用药9个月时SCE频率为7.63±1.69次/cell ,FA水平为2.54±0.64ng/dl 。联合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SCE频率为7.47±1.68个/cell,FA水平为2.55±0.70ng/dl。联合用药前两指标与单用CBZ组3个月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后3个月、9个月时两指标分别与单一用CBZ组6个月、12个月时两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后两指标各时间点的平均值与单用CBZ组用药后两指标各时间点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6.VPA联合硝基安定(VPA+N)组:联合用药前SCE频率为5.72±1.09次/cell ,FA水平为3.31±0.69ng/dl;联合用药3个月时SCE频率为6.71±1.15次/cell ,FA水平为2.87±0.67ng/dl;联合用药9个月时SCE频率为7.63±1.75次/cell ,FA水平为2.75±0.49ng/dl。联合用药后各时间点平均SCE频率为7.20±1.52个/cell,FA水平为2.79±0.56ng/dl。联合用药前两指标与单用VPA组3个月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后3个月、9个月时两指标分别与单用VPA组6个月、12个月时两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SCE频率及FA水平与单用VPA组用药后两指标各时 WP=6 间点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后两指标各时间点的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7.服用FA组:加服FA前SCE频率为7.81±2.19次/cell,FA值为2.54±0.72ng/dl。服用FA后,SCE频率为4.73±1.45次/cell,FA值为4.11±1.22ng/dl,与服用FA前相比,癫痫患儿的SCE频率降低,血清FA水平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FA水平仍较低,而SCE频率仍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 8.CBZ组、VPA组及两联合用药组其SCE频率与血清FA水平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随血清FA水平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SCE 频率升高。CBZ组直线回归方程为:y=10.829-1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R7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敏翔;陈乾;吴久鸿;;近年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王晓娟;陈艳;;06-09年淮南市大、中型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评价与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潘敏翔;史宁;吴久鸿;;抗癫痫药物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概况[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崔哠;;癫痫及抗癫痫药物研究现状和进展[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昱雯;汪昕;;抗癫痫药物对血脂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金国;王小琴;蒋兴村;;空间条件对黄瓜诱变作用的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丁成云;徐群渊;栾国明;杨慧;王元身;周建;罗麟;姬曼;白勤;;抗癫痫药物耐药性的机制研究Ⅰ:MDR_1和GFAP在难治性癫痫脑组织中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王丽;;抗癫痫药物儿童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曹军;仲来福;;姜黄素在HepG2细胞中的剂量依赖的诱变和抗诱变双向作用及其机制[A];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策;范青;尹健;李桂茹;吕慧怡;张宁;范广俊;郝堂娜;罗晓燕;李廷昱;;颅脑损伤后预防应用抗癫痫药物疗效评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桦;抗癫痫药物GVG有助于戒毒[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广文;如何选择抗癫痫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禾子;服抗癫痫药物后能否哺乳[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记者 李雨茵;联合开发渐入佳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张荔子;抗癫痫药物新进展[N];健康报;2005年
6 中原;抗癫痫药物易致胎儿畸形[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冬冬;抗癫痫药物的新选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程书权;抗癫痫药物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石军;辉瑞Neurontin之痛[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陈芬保;癫痫诊治十大原则[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杨;伊来西胺对急性分离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作用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2 薛峥;抗癫痫药与SUDEP相关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璐;幼年期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胡以达;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早期预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疗效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吴丽文;幼鼠内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及丙戊酸早期干预的疗效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岳丽;ABCB1基因多态性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抗癫痫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付敏;胡椒碱/五味子甲素对海马神经元网络抑制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孙学东;癫痫发病因素系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潘利忠;平痫冲剂对慢性癫痫大鼠脑内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及多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超;皮层电刺激对抑制大鼠癫痫发作和改善行为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诱变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2 贾晓燕;新发老年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芳;癫痫患儿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赵杰;新型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艳;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07年
6 王水有;儿童难治性癫痫与多药耐药基因MDR_1C3435T多态性的相关性[D];浙江大学;2007年
7 赵丽娜;抗癫痫药物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胡垒;抗癫痫药物与焦虑、抑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波;新诊断部分发作癫痫患者额叶相关认知功能及AEDs的早期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金瑞峰;多药耐药基因在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托吡酯对其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824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