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给药间隔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26 18:09
目的比较以不同给药间隔应用托珠单抗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短期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17年0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确诊为活动期sJIA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采用的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托珠单抗A组、B组(以下简称A组、B组)(各15例)。传统治疗组给予传统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泼尼松+双氯芬酸钠片)治疗;A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接受托珠单抗(≥30 kg,8 mg/kg;30 kg,12 mg/kg;每4周1次,ivgtt)治疗;B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接受托珠单抗(≥30 kg,8 mg/kg;30 kg,12 mg/kg;每2周1次,ivgtt)治疗。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临床体征(活动性炎性关节数、活动受限关节数)的变化。药物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反应标准ACR 30、ACR 50。采用χ2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4周、8周、12周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8、12周,B组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8、12周,A组、B组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组第4周ACR50改善与第8、12周的ACR30、ACR50改善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第4、8、12周的ACR30、ACR50改善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A组治疗4、8、12周的ACR30和ACR50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比较三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每4周应用1次托珠单抗与每2周应用1次在sJIA治疗早期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2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2827308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2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曾洁;唐雪梅;赵晓东;;生物制剂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6年02期
2 胡秀芬;;托珠单抗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年21期
3 吴凤岐;;再认识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年21期
4 曹兰芳;何珂骏;;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21期
5 李永柏;梁芳芳;;自身炎症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年09期
6 唐雪梅;;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2827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73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