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宋金元时期儿科学成就与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8:27
   本文通过对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相关著作进行整理研究,归纳总结了这一时期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特殊诊法、儿科疾病的认识,深入探讨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的成就与特点,以期为当今中医儿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在继承的基础上,续有发展。在小儿发育方面,这一时期医家提出了五种关于小儿胚胎发育的不同观点。在小儿生理特点方面,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认为小儿机体薄弱可细分为小儿脏腑柔弱(尤其是脾胃柔弱)、精神柔弱、阳气柔弱、阴气柔弱等不同方面。关于小儿变蒸学说,宋金元时期的医家逐渐认识到小儿变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小儿的情志、脏腑以及各器官发育、推陈出新的过程;在变蒸周期上,有三十二日一变与四十五日一变两种学说;而关于变蒸脏腑的顺序,则有三种不同的学说。这一时期,有医家还认为在变蒸后,小儿的脏腑功能会逐渐趋向于成年人。此外,钱乙认为变蒸后,小儿情志会发生改变;陈文中认为变蒸是小儿机体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朱丹溪认为变蒸即小儿散胎毒的过程。在病理特点上,当时的医家认为小儿的病因要比成人单一。如张子和认为,小儿的病因只有过饱、过暖两种;陈无择认为,小儿易患疾病较之成人有很大差别,一些疾病只有小儿会患,如客忤、积热、惊痫、解颅、魃病等,成年人则不会罹患此类疾病;杨士瀛认为,小儿疾病多因于热,故用药应注意不可过温。张涣首次提出了有关“胎毒”的相关概念,认为胎毒是一种源于胎中的致病因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的作者则指出胎毒与母体有很大关系,往往是由于母体自身带有热邪、所食食物有毒或孕时受惊、孕时过劳而导致胎儿体内带有胎毒。在小儿接生方面,宋金元时期对脐部的处理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庄氏家传》中已记载了用“封脐散”来预防小儿脐风等疾病。在小儿养护方面,当时的医家对小儿着衣过厚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为着衣过厚可致使阳气亡失,而朱丹溪则提出衣着过厚还会导致小儿阴气不长。在辅食喂养方面,一些医家对辅食添加时间也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辅食添加过早会伤及脾胃,添加过晚则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在诊断方面,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发展了小儿脉诊法,对小儿脉诊的脉象种类、诊断意义均有扩充,如钱乙列出了乱、浮两种简单脉,以及弦急、沉缓、促急、沉细四种相兼脉;太湖钓叟则扩充了紧脉、微脉等简单脉以及一些特殊脉象;茅先生将简单脉扩充至七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则将小儿脉诊总结成为体系,例如将浮脉分为浮紧、浮大、浮虚、浮数,分别对应惊风、伤寒、盗汗、风热四种不同的临床意义。此外,这一时期的医家还继承了唐代的指纹诊法与面部诊法,总结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指纹诊断体系与面部诊断体系。仅在指纹诊断上,就有“小儿三关候”、“内八锦纹”、“外八锦纹”等七种不同的诊断体系。在临床方面,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对天花、麻疹的认识有了激烈的学术争鸣,但多数认为麻疹与天花是同一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病因病机上,钱乙认为痘疹与血秽有关,刘完素认为痘疹是真阳有余所致,初虞世认为痘疹是疫气所致;在治疗上,朱肱等医家认为应该分未出疹、正出疹、出疹后三个阶段进行治疗,张子和等医家则反对这种分阶段的治疗方式。在惊风一病的认识上,宋金元时期医家亦有突破,如钱乙首次将急惊风与慢惊风进行了根本上的区别,并认识到慢惊风病位在脾;杨士瀛首次总结出“惊风八候”;曾世荣指出,治疗急惊风应重视行气;朱丹溪则指出,治疗急惊风除了行气,还应该注重养血。在疳证的研究上,宋金元时期医家对疳证的分类提出了诸多不同见解,但仍以五脏分属的“五疳”分类为主;在病因病机方面,这一时期的医家们逐渐认清了疳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脾胃虚损所致,主要病位在脾;在疳证的治疗上,钱乙指出应注重“补母脏,泻本脏”,杨士瀛认为应该“消积和胃,滋血调气”,曾世荣认为“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在泄泻的认识上,钱乙指出泄泻大多病位在脾;茅先生认为泄泻与饮食、日晒、情志均有关系;刘完素认为各种泄泻大多与火热有关;演山省翁则认为泄泻大多是小儿脏腑虚寒怯弱所致。在小儿水肿的认识上,钱乙指出病因是“肾热传于膀胱”;杨大邺则认为是脾胃与三焦的气机输布失常所致,在治疗上应先调脾胃,再利小肠;曾世荣认为小儿水肿分两大类,一类在脾,一类在肾,在治疗上应根据季节改变而使用相应的方药。总之,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在前代基础上续有发展,众多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相关的临证经验以及儿科学说与理论,无论在中医儿科学临床与理论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自成特点,对后世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27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关于宋金元时期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1.1 年龄分期
        1.2 变蒸学说
        1.3 生理特点
    2. 关于宋金元时期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的特点
        2.2 胎毒学说
    3. 关于宋金元时期小儿诊断学的认识
        3.1 脉诊
        3.2 望诊
    4. 关于宋金元时期小儿常见疾病的认识
        4.1 痘疹
            4.1.1 痘与疹的区别
            4.1.2 痘疹的病因病机
            4.1.3 痘疹的防治
        4.2 惊风
            4.2.1 急慢惊风的辨析
            4.2.2 惊风的病因病机
            4.2.3 惊风的防治
        4.3 疳证
            4.3.1 疳证的分类
            4.3.2 疳证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关于小儿
        1.1.2 关于中医儿科学
    1.2 研究宋金元时期儿科学的目的与意义
        1.2.1 宋金元时期儿科学发展概况
        1.2.2 研究范围
        1.2.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研究背景
    2.1 宋以前儿科发展情况概况
    2.2 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发展背景
3.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3.1 对小儿发育的认识
    3.2 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3.3 变蒸学说
        3.3.1 变蒸的机理
        3.3.2 变蒸的过程
        3.3.3 变蒸的结果
4.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
    4.1 对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胎毒学说
        4.2.1 胎毒的概念
        4.2.2 宋金元时期对胎毒的认识
5.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特殊诊法的认识
    5.1 望诊
        5.1.1 望指纹
        5.1.2 目诊与面诊
    5.2 脉诊
    小结
6.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初生养护的认识
    6.1 养胎
    6.2 接生
    6.3 断脐
    6.4 着衣
    6.5 喂养
    小结
7. 宋金元时期小儿疾病的治疗
    7.1 治疗原则
    7.2 治疗方法
    小结
8.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疾病的认识
    8.1 麻痘
        8.1.1 麻痘的分类
        8.1.2 麻痘的病因病机
        8.1.3 麻痘的治疗
        小结
    8.2 惊风
        8.2.1 急惊风
        8.2.2 慢惊风
        小结
    8.3 疳证
        8.3.1 疳证的分类
        8.3.2 疳证的病因病机
        8.3.3 疳证的治疗
        小结
    8.4 小儿泄泻
        8.4.1 宋初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8.4.2 从寒热消长论治小儿泄泻
        8.4.3 小儿惊泻的提出
        8.4.4 小儿暑泻的提出
        8.4.5 从火热论治小儿泄泻
        8.4.6 对小儿虚泻的认识
        8.4.7 对小儿九泻的认识
        小结
    8.5 鹅口疮
        小结
    8.6 水肿
        小结
    8.7 佝偻病
        小结
9. 重要医籍及医家介绍
    9.1 重要儿科相关文献
    9.2 重要医家
        9.2.1 重要儿科医家的学术贡献
        9.2.2 其他医家的儿科学术贡献
结论
    1 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2 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霞;杨建军;;宋金元时期有字瓷枕的类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年14期

2 韩荣;尹悦;;辽宋金元时期葫芦形注壶比较研究[J];中国陶瓷;2011年02期

3 沈时蓉 ,詹杭伦;宋金元文艺美学思想巡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潘桂娟;柳亚平;;宋金元时期中医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研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5 贺松其,文彬;宋金元时期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10期

6 张秀;王彩霞;;宋金元时期三家脾胃理论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5年04期

7 唐明生;;宋金元时期批评文体概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8 李东阳;;社会政治因素对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创新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花志红;赖彬伟;;柳永在宋金元时期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孙源梅;王顺梅;杨文婷;韩晓雪;陈洋子;李晓君;;唐宋金元时期因时制宜理论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源梅;王顺梅;杨文婷;韩晓雪;陈洋子;李晓君;;唐宋金元时期因时制宜理论浅析[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具双;;宋金元时期的药用衡制单位及其换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永臣;贾红玲;王浩然;张学成;;宋金元时期齐鲁医家及其针灸成就浅谈[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针灸诊治理论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论文汇编[C];2016年

4 韩晓雪;陈洋子;孙源梅;王顺梅;杨文婷;李晓君;;明清时期因时制宜思想探讨[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成文;司富春;;宋金元时期的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甄雪燕;;我国民间药店发展概况[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松其;杨爽;陈瑞;;宋金元时期肝病证治规律探讨[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德学;菏泽文化史略的开创之作[N];菏泽日报;2013年

2 张金鼎;记录菏泽辉煌历史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N];菏泽日报;2013年

3 ;晋阳文化遗存[N];太原日报;2006年

4 王继祖 倩青;漫话太原古城池[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英峰;基于中华医典对宋金元时期医家治疗胃痛用药的规律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邓子勉;宋金元词籍文献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韩荣;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全芬;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寿松亭;宋金元时期儿科学成就与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龙飞虎;宋金元时期“肝藏血主疏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黄锐;《渔家傲》词调及其两宋金元时期创作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东芳;宋金元时期的肝主疏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王家平;唐宋金元时期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痹病的文献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杨建军;宋金元磁州窑系陶瓷文字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贾智玲;《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宋金元时期医案的脉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施艳;“膜原”历史演变的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伏蒙蒙;宋金元《满庭芳》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10 飒兰(Sairag Sichan);中国推拿与泰式按摩的源流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29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9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