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4:46
   背景:新生儿窒息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或者产后期。我国现在每年出生约2000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5%-10%,新生儿窒息是当前我国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窒息后多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各脏器间的血流再分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表明窒息后的多器官功能损伤中肾损伤的发生率最高,而肾小管作为肾单位的主要结构之一,其损伤发生最早,进一步证明损伤最早、最敏感的靶细胞是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损伤组,且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窒息大鼠恢复供氧的模型中进一步观察到肾组织白细胞滞留数明显增多。说明一些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等)及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对窒息的发病及肾损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我们还观察到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来处理培养的HK-2细胞其凋亡率增加,证明凋亡是窒息后肾损伤的一种形式。但是,窒息后血清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仍不清楚。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内能量生成的场所,是窒息后细胞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而且在细胞凋亡内外多条信号通路中,线粒体通过释放各种凋亡蛋白形成调控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那么,在窒息后血清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是否有线粒体途径的激活呢? 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节细胞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之一,是炎症反应的触发器及关键环节。已证实NF-κB是调节编码多种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目前研究证实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的机制牵涉到NF-KB的活化。活化后的核因子 κB是否参与线粒体途径的激活呢? 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HK-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相关凋亡蛋白释放以及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NF-κB活化的关系,旨在阐明窒息后肾小管损伤的机制。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方法:(1)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进行传代培养。(2)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的制备:选择2006年9月~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无明显感染性疾病的足月重度室息新生儿。在窒息后24h抽取外周血5 mL(肝素抗凝),离心并分离出血清,灭活补体后-20℃保存备用。(3)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采用上述方法处理的窒息后血清,用DMEM/F12培养液配成20%(体积比,v/v)的攻击浓度,攻击正常培养的HK-2细胞。(4)实验分组:共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窒息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PDTC是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我们应用的终浓度为40μM。即在实验前24h将培养液换成含20%窒息血清的DMEM培养液的同时加入40μM PDTC。(5)检测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生长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K-2细胞胞浆内促凋亡蛋白Bad、Bax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测HK-2细胞内线粒体中CytC,AIF的释放情况。(6)统计学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比较用LSD法。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呈类上皮样扁平多角形,折光性强,细胞间连接紧密,分裂像多,数量多。窒息组细胞生长减慢,贴壁性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形态变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减弱,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颗粒样物,细胞间连接松散,并可见较多细胞碎片。PDTC干预组较对照组细胞数量变化不大,形态变化小,部分细胞有收缩变圆,细胞折光性较强。(2)与正常对照组(2.96±0.38)相比,窒息组(0.87±0.06)和PDTC干预组(2.46±0.52)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30nm)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窒息组相比,PDTC干预组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用HSCORE系数作半定量评分,与正常对照组[(1.97±0.26)和(1.77±0.11)]相比,窒息组[(2.73±0.20)和(2.44±0.13)]和PDTC干预组[(2.38±0.13)和( 2.17±0.08)]促凋亡蛋白Bad、Bax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窒息组相比,PDTC干预组促凋亡蛋白Bad、Bax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正常组HK-2细胞的胞浆中不含细胞色素C,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156.5±3.54,179.5±2.12);窒息组胞浆中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漏出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相应的在线粒体内表达减少,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177.5±3.54,155±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干预组胞浆中细胞色素C表达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仍位于线粒体内,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165±4.24,171±5.66),与窒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正常组HK-2细胞中AIF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条带光密度值为(212±4.24);窒息组HK-2细胞中AIF从线粒体中漏出,在线粒体内基本检测不到AIF表达,条带光密度值为(128±4.24);PDTC干预组较窒息组线粒体内AIF表达明显增加,条带光密度值为(201±8.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可诱导人HK-2细胞凋亡,其胞内信号机制涉及到NF-κB活化后上调各种炎症细胞因子、促凋亡Bcl-2家族蛋白表达,从而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耗散,线粒体膜间隙蛋白释放,使凋亡进入不可逆程序。提示稳定线粒体膜功能,切断凋亡级链反应中的上游环节可能会减轻窒息后肾损伤的发生。
【学位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22.12
【部分图文】:

血清诱导,细胞损伤,倒置显微镜,附图


附图 1 窒息后血清诱导 HK-2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倒置显微镜×200)(a)对照组; (b)窒息组; (c) PDTC 干预组。Figure 1 HK-2 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duced by postasphyxial-serum; (a) Contro(b) Asphyxia group; (c) PDTC blocking group.

细胞线粒体,血清诱导,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膜电位


附 图附图 1 窒息后血清诱导 HK-2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倒置显微镜×200)(a)对照组; (b)窒息组; (c) PDTC 干预组。Figure 1 HK-2 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duced by postasphyxial-serum; (a) Contro(b) Asphyxia group; (c) PDTC blocking group.

倒置显微镜,血清,附图,对照组


附图 3 窒息后血清上调 HK-2 细胞胞浆内 BAD 的表达(倒置显微镜×200)(a)对照组; (b)窒息组; (c) PDTC 干预组。Figure 3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of proapoptotic protein Bad in HK-2 cells.(a) Control; (b) Asphyxia group; (c) PDTC blocking group.附图 4 窒息后血清上调 HK-2 细胞胞浆内 BAX 的表达(倒置显微镜×200)(a)对照组; (b)窒息组; (c) PDTC 干预组。Figure 4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of proapoptotic protein BAX in HK-2 cells.(a) Control; (b) Asphyxia group; (c) PDTC blocking group.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陈孝文,刘华锋,何惠娟,李晓东,冯明亮;三七总甙对尿毒血清诱导的HK-2细胞增殖及总胶原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03期

2 雷小平;邹礼乐;董文斌;李清平;翟雪松;康兰;;视神经萎缩症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凋亡中的作用及rhEPO干预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6期

3 冯娅妮;孙艳红;马虹;;谷氨酰胺预处理对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年11期

4 王静雯;王德文;彭瑞云;李杨;左红艳;徐新萍;高亚兵;;血红素对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的损伤作用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2年01期

5 许斌;;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6 王青秀;吴纯启;杨红莲;荆淑芳;解跃华;金城;肖小河;廖明阳;;大黄素对HK-2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7 邓刚;董文斌;李清平;雷小平;熊涛;邓存良;陈枫;;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 Omi/HtrA2、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1期

8 刁海鹏;于茂辉;刘庆平;冀晓丽;葛泽河;杜柯贤;吴庆;;镉诱导HK-2细胞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化变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年06期

9 王青秀;吴纯启;周莉;杨保华;王全军;施畅;廖明阳;;大黄素诱导HK-2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10 李杰;胡道荣;徐世田;;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HK-2细胞炎症反应和生长抑制的保护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礼乐;王巧稚;梅欣明;雷小平;;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后Drp-1表达变化及rhEPO干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2 董文斌;熊涛;王明勇;邓存良;许开桂;;黄芪注射液减轻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作用[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刘建河;潘骏;齐隽;戚春婷;;钙化纳米微粒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作用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明阳;王f 彤;;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对体外培养HK-2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宇;席加喜;;血栓通对顺铂损伤HK-2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周桂凤;蒋云生;彭佑铭;胡白瑛;刘栋;乔玉峰;;铅对HK-2细胞转分化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丁日高;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大黄素诱导HK-2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谭玲玲;黄梅;李健春;马欣;王丽;樊均明;;紫花前胡苷通过NF-KB通路抑制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A];第十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生培训班会议资料[C];2017年

9 陈锋;朱茂祥;雷义;;铅诱导的HK-2细胞氧化损伤及线粒体损害[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梦妮;董文斌;曹敏;邓存良;王明勇;;复方丹参注射液减轻缺氧-复氧性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马海林;新生儿窒息的治疗[N];天水日报;2006年

2 李惠义 吴进;新生儿窒息 复苏不宜迟[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高晓天;怎样抢救新生儿窒息[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郭璇;新生儿窒息与何病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记者 陈青;我国内地和边远地区新生儿窒息死亡率5年降55%[N];文汇报;2010年

6 中原;血清治疗SARS初见成效[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张亚明;新生儿窒息禁用呼吸兴奋剂[N];健康报;2006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田增义 研究员 王利智 研究员;聚焦防疫监控盲区:牛血清交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桂凤;铅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转分化研究以及铅结合蛋白分离鉴定[D];中南大学;2008年

2 张伟;黄连素减轻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以及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从圣;内源性硫化氢在缺氧/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庄严;复方良附颗粒含药血清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代春美;基于大黄蒽醌、鞣质类物质作用于HK-2细胞的毒效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唐又周;IgA肾病人腭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超氧阴离子型活性氧调控及凋亡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7 高晓娟;阿德福韦酯致小鼠肾损伤机制及左卡尼汀的保护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8 石晓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防治研究HIE及新生儿窒息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姜明霞;ALA/LA对糖损伤HK-2细胞和DN db/db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东南大学;2016年

10 林亮;慢病毒介导的Lefty-A RNA干扰对TGF-β诱导HK-2细胞发生EMT转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婧;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8年

2 邓刚;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凋亡作用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3 雷小平;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所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泸州医学院;2010年

4 熊涛;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7年

5 曹敏;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6年

6 陈亮;Na~+/H~+交换器-1在窒息后血清诱导HK-2细胞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7 周敏;姜黄素通过上调SIRT1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的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8年

8 金文达;铅诱导HK-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9 于常艳;内质网应激在喹乙醇致HK-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10 秦艳东;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白蛋白诱导HK-2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3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33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