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3 05:24
   目的: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分型及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拟“多发性抽动症观察表”,对家长及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反复询问和核实病史,同时问卷设计了以脏腑辨证为主的中医证候诊断所需的所有症状的证候调查内容。观察表还涉及遗传因素(亲属中有无抽动障碍、癫痫和精神病等)、患儿性格情况。并进行儿童注意力测试、儿童感觉统合测试、数字化脑电图测定。 结果: 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年龄的关系 1.1发病年龄 本组患儿最小发病年龄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4岁,平均发病年龄7.10岁,1~4-岁16例(5.69%),4~6-岁62例(22.06%),6~9-岁131例(46.62%),9~12-岁58例(20.64%),12~14岁14例(4.98%)。其中以6~9-岁发病率最高。 1.2就诊年龄 本组患儿的就诊年龄分布情况是4~6-岁11例(3.91%)、6~12-岁171例(60.85%)、12~18-岁99例(35.23%),平均年龄10.46岁。 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性别的关系 本组患儿男女之比为3.39:1,本组男性的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4岁,女性的最小发病年龄为3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1岁,男孩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9-岁,其中以7~8岁发病率最高。女孩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7~8-岁,其次为5~6-岁,9~10-岁。本组男性病程多集中在1~2-年,共有63例(29.03%),接近1/3男性患者。女性病程多集中在2~3-年,共有19例(29.69%),也接近1/3女性患者。 3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病程的关系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为3.38年。发病年龄和抽动病程具有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 P0.01。 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次调查中显示: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以脾虚痰聚为主,出现频率数为129,构成比为45.91%;其次为气郁化火,出现频率数为77,构成比为27.40%;脾虚肝亢出现频率为55,构成比为19.57%;阴虚风动出现频率20,构成比为7.12%。多发性抽动症性别与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男性和女性在四种证型构成比排序相同,排序依次均为为:脾虚痰聚、气郁化火、脾虚肝亢、阴虚风动。 5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分布规律 5.1运动性抽动症状 本次观察抽动患儿头面部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眨眼241例,占85.77%;吸鼻183例,占65.12%;咧嘴和扭颈均为141例,各占50.18%;躯干部运动性抽动表现有耸肩152例,占54.09%;鼓肚77例,占27.40%;撅臀19例,占6.76%。我们观察抽动患儿上肢运动性抽动87例,占30.96%,表现有伸臂、抬臂、甩手、摸手、闻手、用手比划和手写字抽动等,下肢运动性抽动60例,占21.35%,表现有抬腿、踢腿、跺脚、点脚尖、走路下蹲等。对男女运动性抽动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的运动性抽动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 5.2发声性抽动症状 发声性抽动以吭吭声最多见,202例占71.89%;其次是秽语48例,占17.08%。我们对男女发声性抽动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的发声性抽动情况存在性差异(P0.05)。 6多发性抽动症诱发或加重因素 观察发现抽动症患儿在情绪好,精力集中,放松的环境时抽动症状减轻,而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看暴力电视和玩游戏机时抽动症状加重。同时在临床中经常发现患儿感冒发烧期间抽动症状就会加重。家庭不和睦,也使患儿抽动症状加重。 7多发性抽动症遗传因素 本组281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亲戚中有抽动障碍家族史的有53例,占18.86%;有精神病家族史的3例,占1.07%;有癫痫家族史的1例,占0.36%。 8多发性抽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及性格特点 本组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者178人,占65.44%;家长认为患儿的性格特点倾向于性情急躁者99人,占35.23%;性格怯弱胆小者43人,占15.30%;急躁而且胆小者121人,占43.06%。 9多发性抽动症感觉统合失调分析 86人进行感觉统合测试,其中正常21人,占24.42%;感觉统合失调65人,占75.58%;其中男性47人,女性18人,男女感觉统合失调之比为2.61:1。本体觉失调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前庭平衡觉失调。 10多发性抽动症脑电图分析 281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正常脑电图237例,占84.34%;边缘脑电图20例,占7.12%;轻度异常脑电图10例,占3.56%;异常脑电图14例,占4.98%。281例脑电图中均未发现多棘波慢波、棘或棘慢波。 结论: 1.多发性抽动症以6~9-岁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 2.男孩较女孩发病早。女孩发病后症状持续较男孩时间长。 3.患儿的发病年龄越大,抽动症状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4.运动性抽动出现最多的是眨眼,发声性抽动出现最多的是吭吭,在吭吭症状中,女孩较男孩多见,在秽语症状中,男孩较女孩多见。 5.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脾虚痰聚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郁化火,脾虚肝亢,阴虚风动。 6.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TS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27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研究进展
        1.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概述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因学研究
        3.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现状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2. 中医中药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应用
        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临床表现
        3. 遗传因素
        4. 注意力情况及轻微脑功能障碍(ADHD)
        5. 性格情况
        6. 感觉统合测试
        7. 脑电图情况
    结论
        1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年龄的关系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性别的关系
        3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病程的关系
        4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 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分布规律
        6 多发性抽动症诱发或加重因素
        7 多发性抽动症遗传因素
        8 多发性抽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9 感觉统合失调
        10 多发性抽动症脑电图分析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多发性抽动症32例临床分析[J];铁道医学;1998年06期

2 朱舜丽,唐久来,陈全珠,鲍远程,焦洁;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神经生化学机制探讨[J];临沂医专学报;1997年04期

3 王铸昆;关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6期

4 郭惠敏,卓燕芳;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J];海南医学;2003年08期

5 吕欣;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5期

6 张骠;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治特点及其研究述略[J];江苏中医药;2004年09期

7 陈文,林广裕,吴毅;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清铁的变化比较分析(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5期

8 单靖珊;氟哌啶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的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0期

9 林忆平;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2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年05期

10 章仁松;多发性抽动症30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调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医案数据挖掘研究及中药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郝宏文;扶土抑木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的数据挖掘暨复方中药对TS模型鼠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阎兆君;多发性抽动症志意辨证理论构设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隆红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巴胺系统的分子机制及静安口服液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龚慧涵;耳鸣疗效评判探讨及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侯岩峰;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昶铭;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纪水;儿童孤独症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HCMV感染、5-HTT-VNT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岳伟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睡眠、临床特征、神经生化及5-HTT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张朝辉;躯体化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小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东哲;延边地区胆石病临床特征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3 杨邵瑜;27个中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临床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4 刘阳;难治性抑郁症认知功能特征与疗效的初步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晖;49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余志良;胰腺癌临床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郭宏艳;多发性骨髓瘤肾病46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凤英;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保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晓梅;6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2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52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