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7 17:06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神经系统必需的调节因子,目前少有报道它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本文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IGF-1水平、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未接合胆红素/清蛋白(B/A)与脑损伤的关系,早期预测脑损伤并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以及用以辅助筛查脑损伤高危儿人群,对尚未出现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重点监护。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对2007年9月~2008年9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作为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直接胆红素<25μmol),TSB 221~256μmol/L20例为轻度高胆组,257~342μmol/L24例为中度高胆组,TSB>342μmol/L 13例为重度高胆组),同期足月正常新生儿TSB<85mol/L 25例为对照组,进行静脉血IGF-1水平测定,同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间接胆红素(USB)及白蛋白(ALB)含量,计算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并行新生儿NBNA评分。全部分析采用SAS11.5软件在PC机上运行。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均以P<0.05认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轻、中、重高胆血症患儿血清IGF-1浓度均值分别为39.38±8.42ng/mL、30.77±4.65ng/mL、26.34±2.05ng/m L,较对照组50.16±15.73 ng/mL明显降低,在轻、中、重高胆组间IGF-1浓度存在显著差别(p<0.01),其值随着胆红素的升高而降低;实验组NBNA评分均值分别为35.01±2.26、32.45±2.74、26.77±5.02,明显低于对照组38.24±0.78(p<0.01),各组间也均有显著差别(p<0.01);血清IGF-1浓度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6.083,p<0.01),与B/A值呈负相关(r=-0.483,p<0.01)。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IGF-1浓度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关;IGF-1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IGF-1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反映脑损伤的生化指标;经静脉血测定IGF-1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为早期诊断脑损伤提供依据,并进行早期的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22.1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8804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22.1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新年;杨广林;黄跃;;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与中枢损害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2 冯琴;杨骏;朱善军;;电化学发光分析与酶联免疫分析用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的评价[J];地方病通报;2007年06期
3 傅雯萍;刘义;;UGT1A1 TATA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11期
4 杨晓梅;高传化;陆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探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年03期
5 余波,姚裕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缺氧缺血性脑病[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2期
6 张东矗,王薇薇;化学发光酶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的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2004年01期
7 张亚京,张爱平,王鑫,陈欣,黄学英,刘志晶,张玲玲,王惠玲,斯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神经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12期
8 满宜刚,林晓霞,舒志荣,李自普;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和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12期
9 陈艳霞;王家勤;许建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为神经测定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随访[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14期
10 陈舜年,贲晓明,李佩红,夏振伟;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制作与鉴定[J];新生儿科杂志;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2858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588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