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7 19:17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Bi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2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不同,分为NBiPAP组(n=68)和NCPAP组(n=61),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高危因素、血气变化、吸入氧浓度、有创呼吸支持率、有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PH、PCO_2及FiO_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治疗后6、12h的PH和6h的PCO_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需要有创呼吸支持的比例低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PAP和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均有效;与NCPAP相比,NBiPAP能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22.1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病例诊断及入选标准
    3.病例排除标准
    4.方法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的比较
    2.高危因素的比较
    3.NCPAP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吸入氧浓度的比较
    4.NBiPAP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吸入氧浓度的比较
    5.NBiPAP组与NCPAP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吸入氧浓度的比较
    6.呼吸支持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7.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云菊;麦智广;刘明伟;周金玉;梁永祺;;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9年12期

2 余佳;;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8年24期

3 冯辉;廖春玲;;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上海医药;2019年03期

4 王丽;;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5期

5 庄加原;潘浩;方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管滴入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06期

6 张会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年05期

7 饶德佳;;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16期

8 苏超云;叶旭芳;;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31期

9 张文良;;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90期

10 彭华丽;张莉;;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练雪梅;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小鼠肺稳态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朱友荣;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幼猪细菌性腹膜炎诱发感染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晓宁;透明质酸强化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琪;静—静脉体外膜肺运转对绵羊胸肺顺应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5 刘军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挫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薛立军;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李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心肺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高爽;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移植肺保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武荣;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曾凌空;肺表面活性物质B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肺部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注入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美丽;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马雪玲;细导管法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4 郭艳;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效果[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杨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BPD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6 杨丹丹;细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林玉芳;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载体的的rhVEGF_(165)疗法对高氧诱导新生鼠BPD模型的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8 潘静;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9 李志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孙波;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8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58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