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写CP,以下简称脑瘫),又称脑性麻痹、大脑性麻痹、脑麻痹和痉挛,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等并发障碍。本研究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对脑性瘫痪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粗大运动表现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特点、辨证施治奠定基础。 1.理论研究 本研究从“肝风内动”证候阐释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动者。”内风”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只有当患者出现“眩晕欲扑”“抽搐”“震颤”等具有“摇曳风动”特点的症状时,才能判定为肝风内动证。 脑性瘫痪首先是影响到运动系统的中枢神经疾患,患儿大多有肢体肌肉关节拘挛或不自主运动增多等症状。脑瘫临床分型的症状各有不同,本研究探讨脑瘫各型的运动障碍与肝风内动的各型间的联系关系。 2.临床研究 本研究对90例4~12岁脑瘫患儿进行中医证候学的横断面调查,为中医辨证奠定基础,对患者机体的整体状况作出评价,以此来验证患者整体与局部状况改善的相关性。 2.1儿童脑性瘫痪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本研究使用《脑瘫患儿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儿童脑性瘫痪中医证候特征,出现率在15%以上的症状有50项,涉及多个脏腑系统及瘀血、痰湿的证候范围。出现率在前10位的证候依序为肾精不足、脾气虚、肝风内动、肾阴虚、瘀阻脑络证、胃热、肺气虚、肝阴虚、胃肠气滞、痰蒙心神。总体趋势是虚证的出现率偏高,并多伴随痰、瘀、湿、热、气滞等实邪。 2.2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使用《脑瘫患儿中医证候调查表》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motor function messure,GMFM),研究显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总评分无显着差异,而痉挛型患儿的A区(躺和翻身)、B区(坐)评分高于手足徐动型患儿;手足徐动型患儿D区(站)、E区(走、跑和跳)评分高于痉挛型患儿。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与粗大运动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前十位中医证候出现频率的上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出现率在50%以上肾精不足证、脾气虚证、肝风内动证和肾阴虚证与运动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3.实验研究 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拟对宫内感染致早产幼鼠脑瘫动物模型的各项神经行为学检验及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进行研究。 3.1脑性瘫痪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本实验采用反复宫内感染致早产的脑性瘫痪大鼠模型造模方式。对新生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检验。以正常饲养未注射过LPS的雌鼠所娩出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腹腔注射LPS的孕鼠娩出的新生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其各项神经行为学检验评分,以此为依据筛选出脑瘫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对其脑组织进行研究。做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LPS组各组脑组织形态。结果显示筛选出的脑瘫大鼠表现为反应迟钝、自主活动减少、运动速度缓慢、运动活动性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姿势异常和运动稳定性降低。部分出现震颤与抽搐。该表现符合脑瘫脑损伤的神经行为学特点。对筛选出的脑瘫大鼠的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筛选出的脑瘫大鼠脑组织损害符合脑瘫病理学改变,脑瘫模型成立。 3.2中药对脑性瘫痪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影响之研究 本实验通过神经行为学检测方法,包括体现随意运动的斜坡实验,体现肌力的悬吊实验及体现姿势Tarlov分级评定和体现肌张力的Ashworth评分等,从行为学层面观察脑瘫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变,以及中药“大定风珠”与“补中益气汤”对运动的调节作用。从出生10日开始,每日正常对照组、脑瘫模型组按照用生理盐水灌胃,大定风珠组用大定风珠灌胃、补中益气汤组用补中益气汤灌胃,每日对各组做神经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组随意运动、姿势评分增加,肌力明显提高,肌张力下降,仍存在有不自主运动的情况;大定风珠组随意运动、姿势评分增加,肌力提高,肌张力下降,未出现不自主运动。通过扶土抑木法,主动肌肌力提高,可对抗拮抗肌的张力,改善姿势与随意运动。通过滋水涵木法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肌张力高,肌肉痉挛状态及不自主的运动。 4.小结: 本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探讨肝风内动证与各型脑瘫的关系。临床方面,从脑瘫患儿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入手,采用《脑性瘫痪儿童临床调查表》进行观察,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评价,为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寻找脑瘫的现代医学分型和中医辨证的内在联系,可知儿童脑性瘫痪证候表现为虚实夹杂,总体趋势是虚证的出现率偏高,并多伴随痰、瘀、湿、热、气滞等实邪,导致变证百出。而粗大运动与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也呈现负相关关系,代表出现率越高的证候,其粗大运动功能越差。亦从实验方面讨论脑瘫的病理改变,及何种治疗思路更有效。实验方面,从肝风在脑瘫发病及治疗中的地位着手,提出了以滋水涵木法与扶土抑木法治疗脑瘫,通过脑瘫大鼠的大定风珠、补中益气汤之间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通过扶土抑木法,主动肌肌力提高,可对抗拮抗肌的张力,改善姿势与随意运动。通过滋水涵木法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肌张力高,肌肉痉挛状态及不自主的运动。可知补中益气汤与大定风珠对于改善脑瘫的运动功能有确切的疗效。说明在临床上运用滋水涵木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与扶土抑木法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具有一定的优势。 小儿脑瘫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儿科难治性疾病,因其疾病特点,故有大量现存患儿,且每年都有新的患儿产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深入研究本病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希望本研究能对治疗脑瘫拓展临床治疗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方法,提高中医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作用和地位。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272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综述一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粗大运动量表与脑性瘫痪的关联
第一部份 理论研究
前言
从"肝风内动"证阐释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理论研究
1."肝风"的定义
2.肝风内动证的分型
3.脑瘫与肝风内动证之关系
参考数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一、儿童脑性瘫痪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1.临床资料和方法:
2.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研究二、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1.临床资料和方法
2.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脑性瘫痪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实验二、中药对脑性瘫痪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影响之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叁考资料
第四部分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脑瘫患儿中医证候调查表
附录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方案
附录3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
附录4 实验照片
附录5 标本照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oldkancp O ,丁德珍;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问题[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5年02期
2 赵文惠;;关于婴幼儿脑性瘫痪问题答读者[J];临床医学;1987年06期
3 吴成翰,洪一飞,杨渤生,李铭山,王锦良;脑性瘫痪的头颅CT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89年01期
4 ;武当气功外气治疗脑性瘫痪[J];医学文选;1991年05期
5 刘俊秀,吴保敏,陈丽英;40例脑性瘫痪儿头部磁共振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6 彭凤英,徐秀鸾,邓晓毅;脑活素并复方丹参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张敏;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9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年05期
8 陈旭红;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附126例分析)[J];现代康复;1997年01期
9 柳鲁临,胡秋金,赵晖;脑性瘫痪的中医论治[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8期
10 李正秀,赵士君,周晶,陈田田;吉林地区3万0~6岁散居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康复;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丽妃;针刺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免疫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珩;儿童脑性瘫痪的中医康复评定及相关证候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杨红;全身运动(GMs)评估在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全明;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张维新;针刺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GF、BDNF、GFAP及NO/NOS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胡晓阳;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同川;脑瘫的亚低温防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吴建林;基于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证候与用药规律的挖掘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桑希生;天麻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靖文;儿童脑性瘫痪临床中医证候学调查及相关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贺媛媛;宫内感染序贯缺氧缺血性脑性瘫痪鼠模型构建与评估[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3 陈婷婷;脑性瘫痪合并发作性疾病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冰;HIF-1α基因C1772T/G1790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IE及HIE所致的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艳;24小时动态脑电图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6 华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振芳;早产儿血清NSE、IL-6水平测定对筛查脑性瘫痪高危儿意义的前瞻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8 冯春丽;从肝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孙慧清;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调查[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刘静;熄风止痉汤治疗脾虚肝风内动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8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