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婴儿期是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此阶段的营养、健康状况对今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保证婴儿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喂养方式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关,喂养方式还与寄居在人体胃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有关,该微生态系统参与机体的多方面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有关,还可能与婴儿生长发育有关,但肠道菌群与婴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重要阶段,多种因素会影响其形成过程,喂养方式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上对婴儿肠道菌群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并探讨了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但研究结果不一致,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很少。研究目的了解我国婴儿肠道菌群构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积累基础资料;评价喂养方式与婴儿肠道菌群的关系;分析喂养方式及肠道菌群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4月龄内健康婴儿,随访90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婴儿出生、喂养以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随访开始及结束时采集新鲜大便,检测6种肠道微生物,对菌落数进行常用对数转换,计算不同微生物的比值(简称模式指标),包括益生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之和与其余4种微生物菌落数之和的比值,进行常用对数转换)、厌氧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数之和与其余3种微生物菌落数之和的比值,进行常用对数转换)、BE对数比(双歧杆菌菌落数的常用对数与大肠杆菌菌落数常用对数的比值)和BE比对数(双歧杆菌菌落数与大肠杆菌菌落数比值的常用对数转换值);测定婴儿身长、体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计算Z评分。以肠道微生物对数转换值、检出率和模式指标表示肠道菌群,t检验分析母乳喂养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异,用多因素分析调整出生体重、年龄等因素,分析婴儿肠道菌群与喂养方式的关系,并将母乳喂养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分开,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以z评分表示婴儿生长发育,t检验分析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生长发育的差异,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调整出生体重、出生天数等因素,分析婴儿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肠道菌群的关系,并分别对母乳喂养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期间,招募了351名婴儿,311名婴儿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311名婴儿中,男婴159例,女婴152例。婴儿年龄为生后11天至113天,平均年龄60.54天。母乳喂养共61例,人工喂养250例。测定了6类微生物,所有婴儿检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拟杆菌只有1人次未检出,随访前和随访后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45.9%。6种微生物总量在108 cfu/g的水平,其中拟杆菌最多,双歧杆菌次之,大肠杆菌第三。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前乳酸杆菌高于人工喂养婴儿(P0.01);母乳喂养男婴随访前乳酸杆菌高于人工喂养男婴(P0.05),母乳喂养女婴随访前拟杆菌和肠球菌高于人工喂养女婴;1月龄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前厌氧比高于人工喂养婴儿(P0.05)。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前乳酸杆菌高于人工喂养婴儿,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低于人工喂养婴儿(P0.05)。所有婴儿随访前菌群总数从1月龄组至3月龄组逐渐降低,4月龄组有所增加,4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喂养婴儿随访前大肠杆菌和菌群总数从1月龄组至3月龄组逐渐降低,4月龄组有所增加(P0.05)。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前葡萄球菌与出生天数呈负相关(P0.05),检出率也随出生天数增加而降低(OR=0.972,P=0.048)。随访前所有婴儿及人工喂养婴儿四种模式指标均按照从1月龄组至3月龄组的顺序上升,4月龄组有所下降(P0.05)。所有婴儿随访前肠球菌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高于异常出生体重组(P0.05)。人工喂养婴儿随访前大肠杆菌在异常出生体重组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双歧杆菌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高于异常出生体重组(P0.05);四种模式指标在正常出生体重组高于异常出生体重组(P0.05)。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后厌氧比、BE对数比和BE比对数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人工喂养婴儿使用抗生素者随访前大肠杆菌及随访后葡萄球菌水平高于未使用者(P0.01),母乳喂养婴儿使用抗生素者随访前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未使用(OR=4.48,P=0.04),所有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使用抗生素者随访前厌氧比、BE对数比和BE比对数低于未使用者(P0.01)。随访前母乳喂养婴儿WAZ高于人工喂养婴儿(P0.05)。分别分析母乳喂养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不同。人工喂养婴儿随访前后的WHZ及随访前的WAZ、BAZ与随访前乳酸杆菌水平呈负相关(P0.05),随访后HAZ、WAZ在检出葡萄球菌婴儿低于未检出婴儿(P0.05)。母乳喂养婴儿随访后WHZ、WAZ、BAZ与随访前益生比呈正相关(P0.01)。结论婴儿肠道菌群与喂养方式有关,母乳喂养婴儿乳酸杆菌高于人工喂养婴儿,葡萄球菌检出率低于人工喂养婴儿。人工喂养婴儿出生体重正常者肠道菌群中生理性微生物的数量或比例较高,易于形成健康的肠道菌群,低出生体重婴儿肠道中条件致病菌的水平较高,生理性微生物的比例最低。使用抗生素与人工喂养婴儿肠道菌群有关,能抑制对健康有益的微生物,促进条件致病菌的定植,使用抗生素对母乳喂养婴儿影响较小。喂养方式与婴儿生长发育有关,母乳喂养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与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比例呈正向变化,益生菌比例高者,生长发育指标更高,人工喂养婴儿肠道微生物数量与生长发育指标呈反向变化,微生物数量高者,生长发育指标较低。
【学位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174.4
【文章目录】: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检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对象
三 主要设备及材料
四 检测方法
五 肠道菌群指标
六 生长发育指标
七 统计方法
八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婴儿喂养方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 婴儿肠道菌群构成
3 婴儿喂养方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4 婴儿肠道菌群相关因素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二 喂养方式及肠道菌群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1 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2 生长发育指标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文献综述 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及与健康的关系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优势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彤妍;李在玲;叶鸿瑁;;新生儿和婴儿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张高娜;张建梅;谷巍;;影响婴儿肠道菌群构成因素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3年12期
3 ;断奶期双歧杆菌治疗可纠正婴儿肠道菌群并减轻过敏反应[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8期
4 张红波;陆薇;黄娟;陶晔璇;蔡威;;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3期
5 陆秀美;车惠琴;;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检测及健康宣教[J];护理研究;2006年35期
6 王念蓉,黎海芪;肠道菌群与乳汁、食物过敏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6期
7 王小卉,杨毅,徐秀,郭志平,邵彩虹;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8 李晓敏;杨丽杰;霍贵成;;Illumina技术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J];食品科技;2012年09期
9 费鹏;白洪健;程述震;曹飞扬;郭鸰;姜亦超;苑秀娟;江岩;;PCR—DGGE法分析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J];食品与机械;2013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秀芬;婴儿喂养方式与肠道菌群及生长发育的关系[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郭贺;不同分娩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对比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曾本华;建立IHFA小鼠模型研究阿莫西林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凤春;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68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6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