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342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1 13:00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率、病因及预后,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某综合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者,若发生2次及以上血小板减少者则统计第一次发病资料。分别记录入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羊水、胎盘、脐带情况、母孕期疾病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情况,并记录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日龄、首次血小板减少计数、最低血小板减少计数、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出血事件、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对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组与血小板减少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析;血小板减少程度影响因素分析;血小板减少程度与出血事件的关系;预后分析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IQR)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定为0.05,Ρ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期间共收治新生儿2927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342例,发生率为11.7%。其中男性206例(60.2%),女性136例(39.8%),男女比例为1.51:1。早产儿组264例(77.2%),足月儿组78例(22.8%),胎龄的中位数为32周(IQR 30~36w)。出生体重2500g有275例(80.4%),出生体重≥2500g有67例(19.6%),出生体重的中位数1400g(IQR 1100~2055g)。经阴道分娩53例(15.5%),剖宫产分娩289例(84.5%)。性别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137例(40.1%),最常见病因为败血症31.4%(43/137),其次为胎盘功能不全20.4%(28/137)、免疫因素14.6%(20/137)。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205例(59.9%),最常见病因为败血症51.2%(105/205),其次为新生儿肺炎10.2%(21/2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9.3%(19/205)。34周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败血症53.4%(118/221),其次为胎盘功能不全13.1%(29/221)、NEC 8.6%(19/221);晚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败血症23.3%(10/43),其次为免疫因素20.9%(9/43)、胎盘功能不全18.6%(8/43);足月儿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败血症25.6%(20/78),其次为免疫因素16.7%(13/78)、外周动静脉换血术后11.5%(9/78)。3.本研究中轻度血小板减少276例(80.7%),重度血小板减少66例(19.3%)。通过分析不同病因对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影响,免疫因素、NEC、K-M综合症在轻度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因在轻度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出血事件180例,占52.6%(180/342),其中轻度出血事件71.7%(129/180),重度出血事件28.3%(51/180),轻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在出血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NT患儿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治愈302例(88.4%),死亡40例(11.6%)。死亡组最常见病因为败血症40%(16/40),其次为NEC 20%(8/40)、新生儿窒息12.5%(5/40)、重症肺炎5%(2/40)。5.NT患儿死亡组与治愈组在性别、败血症发病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日龄、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程度、血小板输注情况、NE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胎龄、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事件程度、NEC对死亡的发生有影响,认为胎龄34周、重度血小板减少、轻度出血事件、重度出血事件、NEC是NT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1.366、2.971、5.780、16.011、4.549,OR(95%CI)分别为1.031~1.809、1.329~6.641、2.245~14.884、5.020~51.059、1.356~15.260。结论1.本研究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1.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分娩患儿分别比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经阴道分娩患儿更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2.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病因为败血症,其次为胎盘功能不全、免疫因素;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病因为败血症,其次为新生儿肺炎、NEC。排除感染因素,34周患儿病因应考虑胎盘功能不全,≥34周应考虑免疫因素。3.血小板减少程度对出血事件的发生有影响。4.本研究NT患儿病死率为11.6%,最常见死亡原因为败血症,其次为NEC。胎龄34周、重度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NEC是NT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22.1
【部分图文】:

胎龄,患儿,分布直方图,出生体重


般临床特点分析究期间共收治新生儿 2927 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342 342 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男性 206 例,占 60..8%,男女比例 1.51:1。早产儿组 264 例,占 77.2%,足胎龄的中位数为 32 周(IQR 30~36w)。出生体重<250出生体重≥2500g 有 67 例,占 19.6%,出生体重的中位数55g)。经阴道分娩 53 例,占 15.5%,剖宫产分娩 289 例究将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组(n=2585)与血小板减少组析,分别分析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由统计学分析可知,性别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异(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产儿、出生体重<儿分别比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经阴道分娩患儿更易

出生体重,分布直方图,患儿,血小板减少


图 3.2 342 例 NT 患儿出生体重分布直方图表 3.1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正常组例(%)血小板减少组例(%)χ2值 P1434(49.0) 206(7.1)2.778 0.1151(39.3) 136(4.6)1211(41.4) 264(9.0)111.262 0.1374(46.9) 78(2.7)1021(34.9) 275(9.4)204.907 0.1564(53.4) 67(2.3) 760(26.0) 53(1.8)29.104 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reggory R ,白骅;少见的胎儿不幸病例[J];空军总医院学报;1988年03期

2 黄善良;洪文澜;连志英;;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3 朱凤全;;胎盘功能不全[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计划生育妇产科学分册;1978年03期

4 顾美皎;胎盘功能不全的动力学试验[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计划生育妇产科学分册;1978年05期

5 张春平;胎盘功能不全与胎儿性别比[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6 彭文革;;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效果[J];河北医药;2012年20期

7 王艳;;过期妊娠征的病因、表现及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01期

8 H.M.Bonel;B.Stolz;L.Diedrichsen;K.Frei;B.Saar;B.Tutschek;刘颖;;胎盘功能不全胎儿的胎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9 马燕;郭雷鸣;王立俊;杨波;;新生儿血小板减少3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2年01期

10 胡少钦;;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运玲;342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曾俐琴;一氧化氮在胎儿—胎盘功能监测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2893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93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