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血清维生素B 12 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10:0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O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并确诊为OI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直立试验/直立倾斜试验(HUT/HU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其中VVS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VVS-血管抑制型(VVS-VI)、VVS-心脏抑制型(VVS-CI)及VVS-混合型(VVS-MI);根据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晕厥先兆组和晕厥组,再根据晕厥频次进一步将晕厥组分为偶发晕厥组和频发晕厥组。所有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itB12、NA及VitB12生物标志物甲基丙二酸(MM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OI组血清VitB12、NA水平低...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血清维生素B 12 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


血清VitB12、NA水平与儿童OI相关性研究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反应模式,力学,分布图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血清维生素B12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11第三章结果3.1一般情况3.1.1OI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共纳入1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OI儿童为研究对象,男64例(55.2%),女52例(44.8%),男女比例1.23:1,平均年龄(10.48±2.37)岁;同时选取57例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男35例(61.4%),女22例(38.6%),男女比例1.59:1,平均年龄(10.44±2.49)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表3-1OI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OI组11664(55.2%)52(44.8%)10.48±2.37对照组5735(61.4%)22(38.6%)10.44±2.492/t值-0.6061.305P值-0.5140.1923.1.2OI组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分布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16例OI儿童,根据HUTT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分为以下类型:VVS-VI型38例(32.76%);VVS-CI型14例(12.07%);VVS-MI型18例(15.52%);POTS46例(39.66%),见图3-1。图3-1OI组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分布图

血清,维生素B,肾上腺素,硕士学位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血清维生素B12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13图3-2OI各亚型及对照组血清VitB12水平比较(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图3-3OI各亚型及对照组血清NA水平比较(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JNK/MAPK信号通路介导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的机制研究[J]. 吕书博,张展,赵德华,李晓乐,苏立,罗春伟,孟云,王丽雯.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2]PCMT1/MST1通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中的作用[J]. 吕书博,张展,赵德华,李晓乐,苏立,罗春伟,孟云,王丽雯.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3]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静息状态下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 张静,郑彤,林瑶,刘杨,石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 (13)
[4]维生素D缺乏对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邱梅,文红霞,黄小力,易兰芬,曹晓晓,王文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09)
[5]学龄期直立性高血压患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J]. 孙小焕,邹润梅,罗雪梅,刘继红,李芳,刘平,李介民,王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 (01)
[6]直立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J]. 刘建红,武晓玲,李英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09)
[7]2017美国晕厥指南解读[J]. 刘少稳.  浙江医学. 2017(07)
[8]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功能的变化[J]. 肖军,王琳,朱超英,李红梅,苏轮,许洪玲,郭玉松,胡超,薛俊仙,陈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03)
[9]摄食行为对单纯性肥胖症胃排空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刘红芬,刘丽,常丽丽,范亚坤.  疑难病杂志. 2015(03)
[10]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J]. 杜军保,杨锦艳,金红芳.  临床儿科杂志. 2013(07)

博士论文
[1]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电化学研究[D]. 谷婧丽.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研究[D]. 何坤.兰州大学 2019
[2]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心理状况分析研究[D]. 苟弘萍.兰州大学 2018
[3]1213岁青少年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心血管及自主神经反应的研究[D]. 张雪婷.北京体育大学 2013
[4]我国2~7岁儿童维生素B12营养流行病学调查[D]. 李宁.重庆医科大学 2009
[5]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自主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D]. 吴妤.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3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23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