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P、TH与肠神经发育畸形HD和HAD
发布时间:2021-08-09 06:36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sse,HD)于1886年由丹麦医生Harlald Hirschsprung首先描述。在先天性胃肠道畸形中发病率居第二位,占全部存活儿童的1/2000~50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5:1。HD在胚胎4-12周期间发生,主要原因是神经节细胞不能在肠壁定位。根据病变肠段不同可分为短段型,长段型,全结肠型以及全消化道型。主要特点是远端肠段神经节细胞减少。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Hirschsprung’s disorder,HAD)是临床表现酷似HD,但肠神经节细胞存在,仅在数量与质量上异常的疾病,其表现为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神经节细胞不成熟症,神经节细胞异位症,巨大神经节细胞症。这类疾病以前认为发病较少,未引起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发展,发现其发病率高达先天性巨结肠的20%-75%。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 NFP)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神经丝(neurofilaments,NFs)的主要组成成分。NFs特异性分布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体及突起内。按分子量不同可分为三种亚单元...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常肠组织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
16图版说明图1 正常肠组织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 2 正常肠组织黏膜下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3 HD狭窄段黏膜下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4 HD狭窄段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5 HD狭窄段TH阳性神经丝反应(S-P,×400)图 6 HAD 狭窄段肌间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7 HAD 狭窄段黏膜下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8 HAD 狭窄段肌间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9 HAD 狭窄段 TH 阳性神经丝反应(S-P,×4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神经畸形肠壁神经递质表达的对比研究[J]. 韩杰,魏明发,朱珉,冯杰雄,杨梅,袁继炎,王小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03)
[2]先天性巨结肠症与肠神经系统发育[J]. 陈雷铃,胡廷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02)
[3]实验性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病变的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李长有,林国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06)
[4]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的诊断[J]. 王夫.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03)
[5]一氧化氮的研究前景[J]. 刘耕陶. 中华医学杂志. 1996(08)
[6]人胚胎消化道神经节细胞发育的研究[J]. 刘贵麟,王德文,李力军,张喜恩,彭少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6(01)
[7]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病理和病理诊断[J]. 王怡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1 (04)
[8]先天性巨结肠症结肠内肽能神经支配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5例[J]. 林传友,茹立强,杨晓进,王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1 (06)
[9]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 樊翌明,王果,张新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2 (04)
本文编号:3331570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正常肠组织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
16图版说明图1 正常肠组织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 2 正常肠组织黏膜下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3 HD狭窄段黏膜下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4 HD狭窄段肌间神经丛TH阳性反应(S-P,×400)图5 HD狭窄段TH阳性神经丝反应(S-P,×400)图 6 HAD 狭窄段肌间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7 HAD 狭窄段黏膜下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8 HAD 狭窄段肌间神经丛 TH 阳性反应(S-P,×400)图 9 HAD 狭窄段 TH 阳性神经丝反应(S-P,×4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神经畸形肠壁神经递质表达的对比研究[J]. 韩杰,魏明发,朱珉,冯杰雄,杨梅,袁继炎,王小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03)
[2]先天性巨结肠症与肠神经系统发育[J]. 陈雷铃,胡廷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02)
[3]实验性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病变的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李长有,林国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06)
[4]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的诊断[J]. 王夫.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03)
[5]一氧化氮的研究前景[J]. 刘耕陶. 中华医学杂志. 1996(08)
[6]人胚胎消化道神经节细胞发育的研究[J]. 刘贵麟,王德文,李力军,张喜恩,彭少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6(01)
[7]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病理和病理诊断[J]. 王怡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1 (04)
[8]先天性巨结肠症结肠内肽能神经支配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5例[J]. 林传友,茹立强,杨晓进,王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1 (06)
[9]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 樊翌明,王果,张新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2 (04)
本文编号:3331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3315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