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5 18:56
目的对比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用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出生时胎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儿胎龄在35周以下共42例设为低胎龄组,一组患儿胎龄在35~38周共38例设为近足月胎龄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规治疗,如辅助通气、抗感染、恒温保育、营养支持、水、电介质平衡等治疗措施,并均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肺)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d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治疗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率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值。对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需氧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进行记录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患儿完成3d治疗后,低胎龄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近足月胎龄组患儿高;(2)低胎龄组患儿治疗前后PaO
【文章来源】:贵州医药. 2020,44(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1.3.2 动脉气血指标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率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J]. 刘新建,张翔,张铭涛,温慧敏,苗耐英,廉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3)
[2]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J]. 赵燕,杨宝英,和旭盟. 当代医学. 2019(11)
[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刘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0)
[4]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析[J]. 王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9)
[5]新生肺透明膜病患儿表面活性蛋白及甲状腺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J]. 张莉,江朝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6]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J]. 鞠秀明,刘昕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11)
[7]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丁丙信. 哈尔滨医药. 2018(02)
[8]差异性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姜立双,梁飞立,张海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21)
[9]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J]. 符梅竹,郭少丽,王丹. 山东医药. 2017(33)
[10]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 刘新建,闫向真,韩艳梅,冉说,梁红彦. 中国医药导报. 2017(06)
本文编号:3362669
【文章来源】:贵州医药. 2020,44(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1.3.2 动脉气血指标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率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J]. 刘新建,张翔,张铭涛,温慧敏,苗耐英,廉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3)
[2]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J]. 赵燕,杨宝英,和旭盟. 当代医学. 2019(11)
[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刘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0)
[4]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析[J]. 王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9)
[5]新生肺透明膜病患儿表面活性蛋白及甲状腺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J]. 张莉,江朝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6]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J]. 鞠秀明,刘昕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11)
[7]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丁丙信. 哈尔滨医药. 2018(02)
[8]差异性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姜立双,梁飞立,张海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21)
[9]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J]. 符梅竹,郭少丽,王丹. 山东医药. 2017(33)
[10]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 刘新建,闫向真,韩艳梅,冉说,梁红彦. 中国医药导报. 2017(06)
本文编号:3362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3626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