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2 18:04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探究多种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8月在宁波市5家医院的产妇分娩信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构成比用百分率表示,两样本数据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来估计各个暴露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数总计79850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共2623例。低出生体重儿在2011-2014年3年间总的发生率为3.28%,每年的发生率依次为3.00%、3.35%、3.48%,呈逐年上升趋势。2.研究组中女婴多于男婴(1.10:1);早产儿占65.12%;出现胎膜早破者占39.84%;窒息发生率为12.54%,且以重度...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质量控制
2.3 数据处理
2.4 各定义变量与赋值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3.1.2 母亲的一般情况
3.2 低出生体重儿的分布情况
3.3 低出生体重儿的单因素关联性分析
3.4 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缩略词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1-2016年高州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凌卫滨,谢淑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4)
[2]2014年北京市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黄丽丽,贾朝霞,赵永鲜,王朝,王军华,蒋京伟,武明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6(32)
[3]苏州市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趋势及危险因素研究[J]. 徐蓉,王菁,刘菊凝,吴倩岚. 中国妇幼保健. 2016(22)
[4]孕期贫血对出生结局及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的影响[J]. 崔珍珍,于盼,赵艾,张玉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11)
[5]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早产、死胎和低出生体重的影响[J]. 黄娟娟,岳红云,张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07)
[6]重庆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李雪梅,何丹,蒋秋静,周晓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08)
[7]天津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研究[J]. 张钰,冷俊宏,杨西林.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4)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J]. 何玥,文师吾,谭红专,周书进,郭亚伟,王莎亚,沈琳,柳祎,胡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04)
[9]早产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王婷婷,陈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07)
[10]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调查[J]. 姜海利,王欣,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 2014(10)
硕士论文
[1]辅助生殖技术后多胎妊娠结局分析[D]. 焦敏洁.天津医科大学 2016
[2]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崔一帆.大连医科大学 2015
[3]高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研究[D]. 翁玲玲.郑州大学 2014
[4]中国部分地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健伟.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2163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质量控制
2.3 数据处理
2.4 各定义变量与赋值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3.1.2 母亲的一般情况
3.2 低出生体重儿的分布情况
3.3 低出生体重儿的单因素关联性分析
3.4 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缩略词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1-2016年高州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凌卫滨,谢淑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4)
[2]2014年北京市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黄丽丽,贾朝霞,赵永鲜,王朝,王军华,蒋京伟,武明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6(32)
[3]苏州市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趋势及危险因素研究[J]. 徐蓉,王菁,刘菊凝,吴倩岚. 中国妇幼保健. 2016(22)
[4]孕期贫血对出生结局及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的影响[J]. 崔珍珍,于盼,赵艾,张玉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11)
[5]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早产、死胎和低出生体重的影响[J]. 黄娟娟,岳红云,张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07)
[6]重庆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李雪梅,何丹,蒋秋静,周晓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08)
[7]天津市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研究[J]. 张钰,冷俊宏,杨西林.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4)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J]. 何玥,文师吾,谭红专,周书进,郭亚伟,王莎亚,沈琳,柳祎,胡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04)
[9]早产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王婷婷,陈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07)
[10]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调查[J]. 姜海利,王欣,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 2014(10)
硕士论文
[1]辅助生殖技术后多胎妊娠结局分析[D]. 焦敏洁.天津医科大学 2016
[2]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崔一帆.大连医科大学 2015
[3]高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研究[D]. 翁玲玲.郑州大学 2014
[4]中国部分地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健伟.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2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4721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