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针对早产儿窒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5 01:53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常规+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治疗B组30例,常规+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入院时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矫正胎龄达40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矫正胎龄达40周后治疗A组第14天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第3天(P<0. 05),第3天和第14天,3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24 h、48 h、72 h,治疗A组及治疗B组患儿血清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后72 h,治疗A组高于治疗B... 

【文章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2.2 3组患儿矫正胎龄达40周后NBNA评分比较
    2.3 3组患儿血清指标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J]. 刘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8(23)
[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刘刚,李顺品,田春.  中国妇幼保健. 2017(21)
[3]MRI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鉴别诊断价值[J]. 张燕,刘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07)
[4]早期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J]. 王耀龙.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02)
[5]新生儿窒息新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J]. 孙运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6(24)
[6]不同亚低温治疗时间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疗效的影响[J]. 杜成华,包金锁,孙志刚,姜岩,刘畅,王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5)
[7]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 王洁洁.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2)
[8]出生窒息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听力的影响研究[J]. 吴玫瑰,黄志坚,李坚,董海鹏,邹红梅,叶青青,林斯,赖莉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03)
[9]亚低温疗法对脑外伤患者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J]. 赵湛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1)



本文编号:3495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495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