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血红素氧化酶-1和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12-31 10:21
  研究背景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以及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提高存活率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多因素介导和参与的分子病理过程,诸多因素对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阻抑或促进作用。最近研究发现,由血红素氧化酶催化血红素分解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在缺血缺氧脑病性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关系,及应用血红素氧化酶的诱导剂或抑制剂来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在哺乳动物体内主要来源是血红素氧化。血红素在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作用下分解产生一氧化碳和胆绿素(胆绿素很快被还原成胆红素)。CO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是目前新发现的除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之外的又一气体信使分子。CO在体内主要来源于血红素氧化酶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目前已发现其有两种同工酶:诱导型HO-1和固生型HO-2。HO-2一般不被理化等刺激因素诱导表达...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英文缩写词表
二、 中文摘要
三、 英文摘要
四、 前言
五、 文献回顾
六、 实验仪器与方法
七、 实验结果
八、 讨论
九、 结论
十、 附图、表
十一、 致谢
十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秦梅.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7(02)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毛健,刘兆良,韩玉昆.  中华儿科杂志. 1997(02)
[3]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双波长定量测量[J]. 乐宏元,宋小兴,刘和平.  临床检验杂志. 1996(02)
[4]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J]. 易声禹,费舟,徐如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4(01)



本文编号:3560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560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