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及循环内皮微颗粒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4 09:58
第一部分川崎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各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方法: 配对测定50例KD患儿(急性期50人、亚急性期47人、恢复期48人)及19例正常对照儿童、28例发热待查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ol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脉有无损害分成两个亚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42,P<0.001);川崎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恢复期川崎病患儿无论冠脉有无扩张性损害,其FMD无统计学差异(P=0.421) 结论: 无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KD患儿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能初步无创性反映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简便而无创的检查手段,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二部分川崎病内皮微颗粒水平变化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的...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川崎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全文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川崎病内皮微颗粒水平变化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全文小结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项和承担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4026770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川崎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全文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川崎病内皮微颗粒水平变化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全文小结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项和承担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4026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026770.html
上一篇:S-100蛋白的表达对肠道病毒脑炎患儿早期神经行为后果的预测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