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吸窘迫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本文关键词:以呼吸窘迫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以呼吸窘迫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合理诊治这类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年至2015年10月确诊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将所有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分为两组: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和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并发症、炎症指标、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及药敏等检查结果。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640例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以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患儿243例,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397例,以呼吸窘迫为首发表现组患儿早产率为62.1%(151/243),低出生体重率53.9%(131/243),胎膜早破"g18小时发生率11.1%(47/234),均高于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25.2%,21.9%,5.0%)(P0.05),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和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1.7%、40.8%,双胎率分别为17.7%、3.8%,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患儿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率12.3%、患妊娠期高血压率8.6%、死亡或放弃率42.4%,也较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高(5.5%,3.5%,13.4%)(P0.05)。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并发肺出血、气胸或纵隔气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感染性休克、颅内出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9.8%、7.4%、3.7%、4.1%、29.2%,均显著高于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0.3%,0%,0.5%,0.5%,17.4%)(p0.05)。两组患儿化脓性脑膜炎患病率(16.0%,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统计入院当天与诊断败血症当天炎症指标情况,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白细胞异常率(5×109/l)分别为16.5%、21.0%均明显高于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9.1%,11.1%)(p0.05),但入院当天与诊断败血症当天白细胞异常率(20×109/l或25×109/l)分别为:18.1%,23.0%,较无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低(33.2%,35.3%)(p0.05);血小板及降钙素原异常率无论是在入院当天还是诊断败血症当天,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74例血培养结果为阳性(11.6%),eos血培养病原菌排在前三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17株,22.4%)、大肠埃希氏菌(13株,17.1%)、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株,13.2%),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首位病原菌也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35.7%);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类、碳青霉烯类、三四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敏感性均高达100%,而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敏感率仅8%-21%,头孢西丁甚至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最高(93.1%),临床上常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率在82%-87%,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敏感率仅10%-30%。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组胸片结果中,123(52.9%)例患儿首次胸片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样改变,使用肺表面活性剂后胸片表现好转率仅为56.5%。首次胸片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样改变的病例血常规,在不同时间段有以下表现:12小时内所有炎症指标阳性率均不高(异常率31%);12-24小时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异常率分别为43.3%、53.3%;血小板阳性率在12小时内25%,在12-72小时是达30%;未成熟/成熟中性粒细胞比率阳性率始终不高(19%)。结论:以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的早发型败血症患儿,有如下特点:1.孕周小、出生体重低、胎膜早破(≥18小时)率高,死亡率高。2.更容易并发肺出血、感染性休克、气胸或纵隔气肿、颅内出血、支气管肺炎发育不良等。3.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109/L较其他无呼吸窘迫患儿更常见;在日龄12小时以内,血常规多数表现为正常;12-48小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异常率明显升高;血小板异常率入院时不高,更倾向于48-72小时升高;未成熟/成熟中性粒细胞比率可能对诊断早发型败血症意义不大。4.有呼吸窘迫首发表现的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胸片结果有一半以上表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样改变,这部分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剂后胸片表现好转率不高。5.血培养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前者对万古霉素类、利奈唑胺等敏感率高,后者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
【关键词】: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呼吸窘迫 首发表现 临床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13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3
- 前言13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5
- 2 结果15-23
- 3 讨论23-29
- 4 本研究的局限29-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文献综述35-46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文章目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 ,何雪莹;呼吸窘迫的评估和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4期
2 王英;;成人呼吸窘迫征1例报告[J];海军医学;1992年03期
3 金仲品;气短、乏力4个月,发热、消瘦3个月多,呼吸窘迫、双肺阴影1周[J];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11期
4 白兆震,孙庆贵;肾上腺皮质激素撤离所致呼吸窘迫合征二例报告[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5期
5 邢莉;黄志伟;;呼吸窘迫新生儿血浆内皮素-1与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6 陈翔;陈琉;;肺挫伤并发急性成人呼吸窘迫征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12期
7 程家永;用压力——容量曲线诊断呼吸窘迫的病因[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1978年06期
8 朱莉群;;“呼吸窘迫征”Ⅲ期病人护理一例体验(摘要)[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何盈盈;徐双明;;多发肺脓肿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8期
10 毛宝龄;为早期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呼吁[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灵;陈碧清;;创伤性呼吸窘迫征的护理体会[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继松;殳儆;王黎恩;;ICU病人机械通气时发生呼吸窘迫的病因分析及处理[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伏钢;曙军;罗亮;;便携式超声辅助诊断ARDS一例[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桂芳;刘成东;;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诊治及预防[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田芬;;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徐建新;徐婷;何慧s
本文编号:48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8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