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软化新生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软化新生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较前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的升高。这一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可引起痉挛性脑性瘫痪、认知及行为学异常等后遗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造血因子除了用于早产儿贫血的治疗外,在早产儿脑损伤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故本实验通过对3日龄SD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建立PVL模型的基础上给予EPO进行干预,从病理形态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及远期神经行为学试验检测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情感能力和Y-迷宫刺激试验检测学习和记忆情况从而探索EPO对PVL新生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对3日龄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的建立探讨EPO对早产脑白质损伤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早期干预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150只3日龄(P3)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EPO治疗组)和实验2组(PVL组)。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实验组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于术后在6%氧气+94%氮气混合气中缺氧2.5小时。实验1组(EPO治疗组)在实验组基础上腹腔注射EPO5000U/kg而实验2组(PVL组)在实验组基础上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d、7d、14d、21d测量体质量后断头取脑测量脑重量、脑质量损伤百分比,石蜡包埋切片行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化,剩下的大鼠于生后30d进行神经行为学试验(悬吊试验、旷场试验)和Y-迷宫刺激试验分别检测大鼠远期的神经运动功能、情感能力和学习记忆情况。 结果 1.行为学:对照组大鼠术后无明显行为改变,PVL组和EPO组大鼠缺血缺氧后均出现异常行为学改变,EPO组大鼠主要表现为嗜睡,较易激惹,部分鼠偏向一侧爬行或不能翻身,吃奶及活动稍减少,动作不协调,,PVL组不仅表现为嗜睡,易激惹,大多数鼠偏向一侧爬行或不能翻身,吃奶及活动明显减少,有的可见全身发绀,躁动不安,四肢抽动,甚至死亡。 2.体质量增长:术后3d、7d及14d PVL组术后体质量增长明显落后于EPO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9.8±0.62)比(11.7±0.80)、(13.8±0.41),术后7d:(12.1±0.46)比(16.1±0.62)、(18.2±0.53),术后14d:(23.5±0.89)比(28.4±0.62)、(33.8±0.71),P均0.05]; 3.脑质量/体质量:术后1d PVL组及EPO组大鼠脑质量/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0.38)、(3.83±0.22)比(2.92±0.32),P0.01],术后21dPVL组及EPO组大鼠脑质量/体质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1±0.11)、(2.81±0.07)比(3.70±0.05),P0.01]; 4.脑质量损伤%:PVL组和EPO组各时间点的脑质量损伤%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大,且术后1d、7d及21d脑质量损伤%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27.74±7.25)、(13.36±5.40)比(0.29±0.47),术后7d:(37.65±8.12)、(25.32±6.51)比(0.37±0.17),术后21d:(40.95±11.34)、(34.38±10.37)比(0.18±0.08),P均0.05]; 5.HE染色:HE染色示术后7d对照组结构正常,皮质下白质及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形态及走向清晰,PVL组可见皮质下及胼胝体结构松散,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紊乱、呈现疏松网状,EPO治疗组皮质下结构基本正常,胼胝体神经纤维束走向较清晰,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结构基本正常;术后21d对照组侧脑室正常,EPO组侧脑室三角区稍微扩大,PVL组侧脑室三角区扩大明显; 6.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3d与对照组、EPO组相比PVL组GFAP阳性细胞数目出现增多(P0.05),术后7d与对照组相比EPO组和PVL组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P0.05),且PVL组增多更为明显(P0.05);术后14d EPO组与PVL组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落,但仍多于对照组(P0.05),PVL组阳性细胞数仍然比EPO组多(P0.05),术后21d各组GFAP阳性细胞数基本回落至正常水平; 7.神经行为学试验:神经行为学试验悬吊试验中PVL组鼠大部分反应迟钝,很少有肢体活动,极易从玻璃棒上掉下,PVL组及EPO组大鼠悬吊试验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76)、(2.38±0.91)比(3.87±0.83),P0.05],旷场试验中PVL组鼠大部分行为及其迟缓,穿越方格数很少,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及EPO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5.00±1.20)比(7.37±0.92)、(10.12±1.24),P0.05]; 8.Y迷宫试验:Y迷宫试验中PVL组及EPO组所需训练次数较对照组多且有统计学差异[(31.25±2.60)、(25.1±1.89)比(19.63±3.38),P0.05],24小时后记忆保持率PVL组相比EPO组、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0±5.65)比(56.4±9.18)、(75.4±5.51),P0.05],以PVL组24小时后记忆保持率最低。 结论 1.通过对3日龄SD大鼠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2.5h可成功构建PVL模型; 2.脑白质软化时GFAP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且损伤后3d开始出现,7d达高峰期,损伤后21天基本回落至低表达水平; 3.EPO能减少脑白质软化后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4. EPO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白质软化后大鼠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及情感能力异常,提升学习和记忆能力。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白质软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行为学 Y迷宫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2.6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对照词汇11-12
- 前言12-18
- 材料和方法18-28
- 结果28-37
- 讨论37-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2
- 综述52-63
- 参考文献59-63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惠金;范秀芳;高喜容;刘晓红;吴本清;吴高强;周丛乐;;6家医院147例脑损伤早产儿的多中心随访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03期
2 芦菲;董力杰;李梅;于鑫岩;宋晓燕;王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11期
3 张秋月;陈国萍;韩钢;肇颖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程秀永;董慧芳;朱长连;;宫内感染和窒息联合作用对胎鼠脑损伤及细胞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3期
5 宋燕燕;孙新;赵小朋;叶青青;李坚;黄志坚;肖华;李智华;杨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6 周卓妍;宋燕燕;林兴会;赵小朋;吕俊健;叶青青;杨默;;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6期
7 沙彬;周文浩;;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机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8 周翔;韩静;罗小燕;;早期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白质软化新生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8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