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兔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7-07-16 07:26
本文关键词:早产兔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动物模型 早产儿 神经行为 颅脑超声
【摘要】:目的: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germinal matrix hemorrhage-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GMH-IVH)是早产儿最主要的脑损伤形式之一,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尽管如此,目前尚无标准的早产动物GMH-IVH模型,以便我们对早产儿GMH-IVH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能模拟人类早产儿GMH-IVH的早产兔动物模型,并通过超声、显微镜、免疫组化以及神经行为测定等手段进一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1.将孕29天孕兔进行剖宫产,迅速取出幼兔,保温,给予奶粉喂养,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取18只早产兔。于生后3小时,实验组的早产兔接受50%丙三醇腹腔注射,剂量为10ml/kg,对照组的早产兔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2.对照组与实验组早产兔分别于生后24小时接受头颅超声检查,以观察GMH-IVH的发生率。 3.将对照组与实验组早产兔分别于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给予安乐死,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迅速分离脑组织,肉眼观察早产兔GMH-IVH的发生率,并与超声GMH-IVH的结果进行比较。 4.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兔于出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间段脑组织GMH-IVH的发生率。 5.电镜进一步观察GMH-IVH早产兔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确立GMH-IVH模型的建立。 6.选取接受丙三醇腹腔注射后发生GMH-IVH的早产兔15只,为GMH-IVH模型组,对照组无GMH-IVH的早产兔15只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随机分为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三个亚组。 7.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早产兔分别于生后24小时、72小时根据Derrick神经行为评分法接受神经行为评定。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兔在颅神经、意识、步态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观察GMH-IVH早产兔与早产儿GMH-IVH的相似性。 8.免疫组化法观察GMH-IVH早产兔脑组织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早产兔脑组织GFAP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GMH-IVH早产兔出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GFAP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变化。 9.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三组以上的比较采用行×列表的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头颅超声检查:早产兔于出生24小时接受头颅超声检查,实验组早产兔GMH-IVH的发生率为83.33%(15/18),对照组早产兔GMH-IVH的发生率为11.11%(2/18),丙三醇腹腔注射导致早产兔GMH-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法,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大体标本观察:肉眼观察两组早产兔GMH-IVH的发生情况,与超声影像学结果完全一致,实验组GMH-IVH发生率为83.33%(15/18),对照组GMH-IVH发生率为11.11%(2/18),对照组与实验组早产兔GMH-IVH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早产兔脑组织GMH-IVH的发生率:实验组GMH-IVH的发生率为88.89%(16/18),对照组GMH-IVH的发生率为11.11%(2/18),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4.电镜下观察:出血后的脑组织表现为神经细胞的变性,胞浆呈空泡状,轴索肿胀,断裂,髓鞘剥脱,线粒体嵴模糊,消失,出现大量细胞空泡现象,进一步验证了GMH-IVH模型的建立。 5.神经行为测试:出生24小时及72小时的神经行为测试结果显示GMH-IVH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早产兔在神经行为测试上均无差异(P>0.05)。 6.GFAP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脑组织切片中GFA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较浅,模型组GFAP细胞数目显著增多,染色加深,形态不规则。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在模型组与对应时间段的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GMH-IVH模型组,生后48小时脑组织GFAP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率高于生后24小时(P 0.05),72小时的表达率高于48小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模拟Georgiadis P的方法,建立了早产兔GMH-IVH模型,通过从超声影像学,大体标本的肉眼观察,显微镜下及电镜下细胞微观结构的观察,确立了早产兔GMH-IVH动物模型的建立。 2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测试GMH-IVH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早产兔在神经行为测试上的差异及GFAP免疫组化法测定的结果,提示本实验建立的早产兔GMH-IVH动物模型与人类早产儿GMH-IVH后的神经行为表现较为一致,且与早产儿GMH-IVH的病理改变相似。
【关键词】: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动物模型 早产儿 神经行为 颅脑超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6;R-33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8
- 结果18-21
- 附图21-28
- 附表28-30
- 讨论30-34
- 结论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早产动物 GMH-IVH 模型的制作37-45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聪敏;鲁利群;;早产儿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2期
2 张旭东;韩锦玲;赖龙龙;周敏;李汉广;;早产儿凝血功能与颅内出血的关系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06期
3 李玉红,闫平;脑损伤后GFAP和NGF的表达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4 李俐涛;杨q
本文编号:547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547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