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亮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1:24
本文关键词:李秀亮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李秀亮教授治疗小儿常见脾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以反映李教授临床辨治思路,总结其学术思想,为挖掘整理名老专家学术经验作出探索,推动临床疗效的提高。 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李秀亮教授诊治的符合采集标准的医案403例,将需要的基本信息输入WPS-EXCEL2012并进行药物和证型的频数分析,将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高频药物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求李教授治疗小儿常见脾胃病的用药规律。 结果:403例医案中,共涉及中药81种,其中使用频率超过40%的药物有9种,认为是高频药物,超过10%的药物有30种,认为是中频药物;对中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方:C1:生谷芽、生麦芽、生山楂、北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玉竹、糯米藤根、木瓜、白扁豆、炒白术、山药、莲子:C2:莱菔子、大腹皮、枳实、隔山撬、鸡内金、三棱、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神曲、连翘、厚朴、牵牛子、金荞麦、九香虫、青黛;C3:煨葛根、苍术、黄连、黄芩、茯苓、青皮、陈皮、半夏曲、藿香。所有医案共涉及证型8种,其中频率较高的为乳食积滞型、脾胃阴虚型、肠道湿热型、脾气虚弱型;前三个证型的高频用药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结论:高频药物以消食药、行气药、化湿药为主,清热药只有一味连翘。聚类方C1以益胃生津药物为主,C2以消食导滞药物为主,C3以清热燥湿药物为主,与高频证型的用药基本吻合,且各个证型用药都兼夹理气助运之品。李教授依据经典理论为指导,在治疗小儿脾胃病时,强调必须掌握疾病的虚实与转归,时时以维护脾气胃阴为要,注重消导运脾之法,必要时佐以清热。
【关键词】:小儿 脾胃病 用药规律 李秀亮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49;R27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目录5-7
- 前言7-9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9-24
- 1 中医学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9-17
- 1.1 历代医家对小儿脾胃的论述9-11
- 1.2 小儿脾胃的生理11-12
- 1.3 小儿脾胃病的病因病机12-14
- 1.3.1 小儿脾胃病病因12-13
- 1.3.2 小儿脾胃病病机13-14
- 1.4 现代医家对小儿脾胃病的治法用药14-17
- 1.4.1 调理气机15
- 1.4.2 益气温阳15
- 1.4.3 运脾法15-16
- 1.4.4 健脾和胃16
- 1.4.5 抑木扶土16-17
- 1.4.6 寒热并调17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17-24
- 2.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17-18
- 2.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18-24
- 2.2.1 儿童腹泻病18-19
- 2.2.2 儿童HP感染及相关研究19-20
- 2.2.3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20-21
- 2.2.4 儿童炎症性肠病21-22
- 2.2.5 肝胆胰病22-24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4-50
- 1 临床资料24-27
- 1.1 资料来源24
- 1.2 医案采集标准24-27
- 1.2.1 疾病诊断标准24-26
- 1.2.2 主要证候诊断标准26-27
- 1.3 排除标准27
- 2 研究方法27-28
- 2.1 医案收录27
- 2.2 数据的规范27-28
- 2.3 数据库的建立28
- 2.4 数据统计与处理28
- 3 结果28-39
- 3.1 一般资料28-30
- 3.1.1 性别分布28-29
- 3.1.2 年龄分布29-30
- 3.1.3 病种分布30
- 3.2 用药频数结果30-32
- 3.3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32-34
- 3.4 辨证频数结果34-35
- 3.5 各证型用药结果35-38
- 3.5.1 乳食积滞证35-36
- 3.5.2 脾胃阴虚证36
- 3.5.3 肠道湿热证36-37
- 3.5.4 脾胃气虚证37-38
- 3.6 小结38-39
- 4 讨论39-48
- 4.1 聚类分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9-40
- 4.2 研究结果分析40-44
- 4.2.1 高频药物分析40
- 4.2.2 聚类药物结果分析40-43
- 4.2.3 高频证型分析43
- 4.2.4 各证型用药结果分析43-44
- 4.3 李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用药规律特点44-48
- 4.3.1 “以消为补”44-45
- 4.3.2 “健脾重在运脾”45-46
- 4.3.3 “化湿不忘芳化醒脾”46-47
- 4.3.4 “重视顾护胃阴”47
- 4.3.5 “慎用苦寒”47-48
- 5 结论48-49
- 6 问题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附录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华;小儿脾胃特点之我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樊惠兰;李建;;王应麟调治小儿脾胃经验[J];北京中医;2007年05期
3 董继业;董幼祺;;董廷瑶脾胃学说之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4 刘晓鹰;颜荆芬;涂一世;;调治小儿脾胃,倡导“抑木扶土”[J];光明中医;2009年05期
5 史正刚;江育仁教授运用苍术调治小儿脾胃病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杨军红;田曦;陈颖新;李萍;林莹;王艳丽;徐宗鲁;赵文卓;;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年06期
7 刘志新;黄金刚;周晓华;高振乾;;《黄帝内经》与脾胃学说[J];黑龙江中医药;2010年04期
8 郝理华;刘志峰;;儿童吞气症12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6期
9 杨显先;李强;凌赛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关系的中文文献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12期
10 余熠;许春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红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5761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