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BDNF表达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3:06

  本文关键词: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BDNF表达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幼年大鼠 长时程惊厥 长时程增强 突触可塑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摘要】: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突触超微结构和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变化,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讨BDNF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可能关系。 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SPF)生后21d雄性Wistar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造SC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电镜观察造模后1、7、14、21d这4个时间点的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比较突触间隙、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厚度、突触活性区(synaptic active zone,SAZ)长度;膜片钳技术检测这4个时间点的大鼠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potentials,fEPSP)斜率与波幅的变化,比较LTP的变化。造模后12h、1d、3、7、14、21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区BDNF表达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 结果:(1)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变化:SC后4个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突触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SC后7、14d,实验组PSD平均厚度比对照组薄、SAZ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短(P<0.05)。(2)SC后7d,实验组fEPSP斜率为162.30%±2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4.01%±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后14d实验组和对照组fEPSP斜率分别为83.06%±8.32%和121.64%±23.12%,波幅分别为100.54%±16.03%和135.65%±35.85%,实验组较对照组斜率及波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DNF表达,苏木素染核发现SC后12h、1d、3、7d 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皱缩,排列紊乱无序。SC后大鼠海马CA1,CA3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组在SC后12h,1d,3d,7d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14d及21d组无明显差别。(4)western blot测定BDNF表达情况,SC后12h、1d、3d、7d分别为:1.08±0.10、1.39±0.08、0.85±0.04、0.53±0.06,对照组分别为:0.39±0.16、0.37±0.03、0.39±0.02、0.37±0.04,实验组BDNF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结论:(1)SC后潜伏期,,突触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实验组PSD厚度及SAZ长度均较对照组小,可能影响突触传递信息功能。(2)幼年大鼠SC后fEPSP斜率在SC后7d较正常组增高;在SC后14dfEPSP斜率及波幅较正常组和其它实验组明显降低。提示SC后潜伏期早期阶段LTP增高,突触传递效能增强;潜伏期后期LTP降低,突触传递效能减弱。(3)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提示BDNF表达受SC刺激影响,在SC后7d内呈先增高后降低至正常的动态变化趋势。(4) BDNF与突触可塑性关系密切。
【关键词】:幼年大鼠 长时程惊厥 长时程增强 突触可塑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0.597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4
  • 结果24-32
  • 讨论32-37
  • 小结37-38
  • 全文总结38-39
  • 参考文献39-42
  • 文献综述42-53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越;蒋莉;张晓萍;;持续惊厥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其影响因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6期

2 章子贵,杜红燕,张维宁,吴馥梅;高钙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与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J];动物学研究;1998年02期

3 周戬平;王帆;杨琳;李瑞林;黄绍平;郭亚乐;;反复热性惊厥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形态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3期

4 龙莉莉;肖波;李国良;李蜀渝;易芳;陈锶;毕方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沲大鼠的模型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02期

5 陈玲;吕佩源;;长时程增强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6期

6 张s

本文编号:579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579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