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脐血PCT早期预测新生儿感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6:27

  本文关键词:脐血PCT早期预测新生儿感染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脐血 PCT 新生儿感染 早期诊断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脐血PCT


【摘要】:第一部分 中文摘要 脐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背景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据较近一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的儿童死亡原因评估报告,新生儿的主要死因是早产、脓毒血症、肺炎和产时窒息。随着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新生儿感染仍然是目前除早产外最主要的围产儿死亡因素,早期发现感染和及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因此,探索更早期、有效的炎症检测指标显得尤为重要。PCT检测是目前研究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一项炎症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中具有较高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脐血PCT检测方面研究较少,有关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脐血作为可在新生儿获得的最早检测指标,从理论上讲脐血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有较高意义,因此我们通过本研究来探讨脐血炎性指标之一的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脐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出生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及转入新生儿病房的存在感染高危因素且符合感染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共78例。根据患儿脐血PCT是否升高分为PCT升高组和PCT正常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时采集脐血并于3天后采集外周血,检测脐血PCT、外周血血常规、CRP、PCT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新生儿自脐血采集至生后1周体温、吃奶、反应、黄疸消退情况,通过对患儿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脐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意义。 结果 1.PCT升高组与PCT正常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本资料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 2.PCT升高组与PCT正常组新生儿外周血CR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 3.除血小板外,PCT升高组与PCT正常组新生儿均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PCT这些外周血炎症检测指标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4.PCT升高组除脐血PCT与外周血PCT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外,脐血PCT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PCT正常组新生儿的脐血PCT与外周血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5.两组新生儿生后1周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奶量增加和黄疸消退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6.PCT升高组新生儿生后1周的体温、反应、奶量增加和黄疸消退情况不受母亲分娩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的影响,经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该组新生儿生后3天的外周血炎症检测指标同样不受母亲分娩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的影响(p0.05)。 结论 脐血PCT检测可能对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意义不大。 第二部分 中文摘要 脐血PCT早期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研究 背景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感染等,其中,感染为公认的与胎膜早破最为密切的相关因素之一,且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国内外研究均证实血清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而有关脐血PCT检测方面的文献较少。本课题主要探讨脐血PCT检测对早期诊断有胎膜早破史新生儿发生感染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脐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有胎膜早破史新生儿发生感染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出生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及转入新生儿病房有胎膜早破史并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的新生儿37例,生后立即采集脐血并于3天后采集外周血检测脐血PCT、外周血血常规、CRP、PCT,根据脐血PCT是否升高分为PCT升高组和PCT正常组。通过对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脐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有胎膜早破史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意义。 结果 1.PCT升高组与PCT正常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 2.两组新生儿除血小板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两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和PCT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新生儿外周血CRP均在正常范围。 3.PCT升高组新生儿脐血PCT与外周血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PCT正常组新生儿脐血PCT除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小板之间存在相关性外,该组脐血PCT与外周血PCT、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均无相关性。 4.PCT升高组和PCT正常组新生儿在生后1周体温、反应、奶量增加和黄疸消退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脐血PCT检测可能对预测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意义较小。
【关键词】:脐血 PCT 新生儿感染 早期诊断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脐血P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13
【目录】:
  • 主要英文缩略语4-5
  • 中文摘要5-9
  • Abstract9-13
  • 引言13-15
  • 参考文献14-15
  • 第一部分 膝血PCT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价值15-26
  • 前言15
  • 对象与方法15-18
  • 结果18-21
  • 讨论21-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第二部分 挤血PCT早期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研究26-34
  • 前言26
  • 对象与方法26-28
  • 结果28-30
  • 讨论30-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4
  • 附录34-35
  • 综述35-42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洪涛 ,王俊丽;杀菌/渗透性促进蛋白与新生儿感染[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年02期

2 李丽娟,杨艳菊,谢俐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3 吴仕孝;当前新生儿感染诊断和治疗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4 王吉安;白细胞介素-12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原医刊;2003年08期

5 王吉安,孙秀玲;白细胞介素12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6 杨秀芳,郑铠军,夏荣华,陈简,黄惠娟;阿洛欣对新生儿感染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10期

7 施保华;新生儿感染患者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6期

8 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9 肖传宇;侯文华;李雪莲;;新生儿感染丙肝误诊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21期

10 伍曼仪;白细胞硷性磷酸酶活性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上的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成;;新生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韩树萍;顾筱琪;;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分级及管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于献英;;新生儿感染与血锌相关性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4 张萌;段宁;程丽萍;;新加坡医院新生儿感染的预防隔离[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蒋思远;曹云;杨毅;陈超;熊曼;;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性因子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邸英如;;妇产科医务人员接生新生儿感染专率监测[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金萍;陈超;杨毅;;CD64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金萍;陈超;杨毅;;Toll样受体4和髓样分化蛋白-2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金萍;陈超;杨毅;;Toll样受体及信号传导途径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意义[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金萍;陈超;杨毅;;Toll样受体及信号传导途径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意义[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休;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N];中国石油报;2002年

2 王霞;预防新生儿感染三大要点[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副主任医师 李彬;孕妇患了尖锐湿疣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艾滋病中心博士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 郑煜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否生育[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金萍;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6年

2 李志玲;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特性、早期诊断及超说明书用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秀芳;TLRs表达及其信号传导在新生儿感染控制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9年

2 蒋思远;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华献;TLR2和TLR4表达及其信号转导在新生儿感染控制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4 芦瑞丹;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蚌埠医学院;2013年

5 薛恒;MBL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月;脐血PCT早期预测新生儿感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7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687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