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母乳的保护作用
本文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母乳的保护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喂养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也是新生儿肠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早产儿多见,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国内外有报道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病率为5%--10%,死亡率可达10%--30%[1-2]。随着先进生殖技术的引进与发展、新生儿诊疗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其他危重症新生儿逐渐增多,NEC的发病率也将随之增高。该病病情凶险,若合并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故防重于治。目前对NEC的发病机理仍未完全了解,而母乳喂养对减少NEC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作用则被国内外所公认。本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将已知高危因素胎龄和出生体重进行匹配后,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NEC的相关高危因素以及不同剂量母乳的保护作用,为预防NEC及降低该病的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及指导。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住的129例胎龄为26-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明确诊断NE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的胎龄及出生体重以1:2比例匹配的86例未发生NE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两组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1)产前高危因素5项:母亲孕期有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污染,生产方式;(2)出生时有无窒息史情况1项;(3)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性别1项;(4)极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并发症情况2项:有无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5)肠道喂养情况:以病例组发病前住院天数作为观察时间长度,比较两组在每天喂养的品种、总量及母乳所占比值的差异,包括对出生后不同时间(包括第1周、第2周、以及1-2周累计、1-3周累计)摄入母乳总量及母乳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6)母乳强化剂的使用。结果:在胎龄和出生体重两个变量被控制后,围产期可疑高危因素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污染、难产、新生儿窒息,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RDS、PDA的比例在NEC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喂养和纯配方奶喂养所占比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平均母乳摄入量高于病例组,特别是母乳摄入量达50%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病例组,且两组问的差异随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与母乳摄入比例≥50%相比,母乳摄入不足50%时,NEC风险明显增加,生后第1周OR 2.39(95%CI 0.89-6.38, P=0.078)、第2周OR 2.72(95%CI 1.13-6.58, P=0.023).1-2周累计OR 3.14(95%CI 1.19-8.29, P=0.017).1-3周累计OR 3.48(95%CI 1.32-9.15,P=0.009),统计时间段总体累计OR 4.03(95%CI 1.54-10.58,P=0.003),体现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NEC预防作用的累积效应;母乳添加剂的使用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NEC的影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控制胎龄和出生体重两大主要高危因素后,其他潜在因素,包括性别、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窒息、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儿合并RDS、PDA、母乳强化剂的使用对NEC发生无显著影响。混合喂养时,配方奶的使用明显削弱母乳对NEC的保护作用,但当母乳摄入量达到总奶量50%以上时,对NEC的发生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纯母乳喂养或母乳比例占混合喂养时50%以上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喂养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1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12-14
- 前言14-16
- 1. 研究对象16-19
- 2. 研究方法19-20
- 3. 结果20-28
- 4. 讨论28-38
- 5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7
- 参考文献52-57
- 作者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文选;2000年S1期
2 曹淑娜,侯慧萍;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2期
3 江爱萍,魏春梅;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闫临漪,孙向阳;极低出生体重儿37例报告[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年05期
5 胡素君,程秀永,姚梅玲;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03期
6 王维照,魏林芬;极低出生体重儿22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2年03期
7 孙建伟,杜仲芳,段亚兰;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J];小儿急救医学;2002年01期
8 刘云,李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2期
9 方秀娟;7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李荣,郑波;极低出生体重儿122例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良;朱敏敏;;极低出生体重儿诊治体会[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胡素君;;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护理措施探讨[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胡素君;;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护理措施探讨[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胡素君;;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护理措施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5 葛迎年;童笑梅;陆丹芳;;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悦光;余加林;董莹;;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的疾病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田鸾英;王云;陈实;;极低出生体重儿“鼓励性”喂养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李春华;;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措施与体会[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红艳;吕元红;尹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30例[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罗焕华;余真;;一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A];山东省第六届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维;改进喂养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韩咏霞;低出生体重儿应住院监护[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慧;TNF-α在BPD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韩庆华;综合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3 蒋青莲;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近期随访[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蔡燕;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俊峰;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6 帅克(Shaik MusaBen);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余妮臻;中法两家医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对比[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吴莹;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母乳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6年
9 姚磊;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特征及转归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敏;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47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4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