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27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珠三角、粤北、粤西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12家医院住院NEC患儿2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对其一般情况、母孕情况、分娩史、新生儿分类、发病前病情、NEC临床表现、喂养状况、出院诊断、结局等方面进行记录分析,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组进行对比,并根据转归分为治愈组和恶化组,对相关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发病特点:全部患儿民族均为汉族,其中男性患儿164例(59.85%),女性患儿110例(40.15%),早产儿共178例(64.96%);在生后整个新生儿期范围内均有发病,其中生后10天内发病的有212例(77.37%)2.治愈组和恶化组对比:NEC治愈组和恶化组的单因素比较:休克、分期、加奶速度、开奶时间、非营养性吸吮、胎龄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NEC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对比:早产儿组出现子痫前期、胎膜早破、PDA、代谢酸中毒、使用血浆、红细胞、呼吸暂停频繁发作、NRDS、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要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休克、分期、加奶速度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PDA、加奶速度是影响早产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配方奶喂养、加奶速度是影响足月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开奶时间、非营养性吸吮、胎龄是影响NEC预后的保护因素,非营养性吸吮是影响早产儿NEC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1.5年来NEC以早产儿较多见,生后10天内发病最常见;NEC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影响NEC预后的因素有:休克、分期、加奶速度、开奶时间、非营养性吸吮、胎龄;在母亲有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患儿出现PDA、代谢酸中毒、使用血浆、使用红细胞、NRDS、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NEC;相对于足月儿,发生NEC的早产儿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频繁发作。3.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有:休克、分期、加奶速度;影响早产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有:PDA、加奶速度;影响足月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配方奶喂养、加奶速度。4.影响NEC预后的保护因素有:开奶时间、非营养性吸吮、胎龄;影响早产儿NEC预后的保护因素有:非营养性吸吮。
【关键词】:NEC 临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第一章 引言7-20
- 1.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8
- 1.2 NEC的病因8-11
- 1.3 NEC的发病机制11-14
- 1.4.NEC的诊断14-16
- 1.5 NEC的预防16-18
- 1.6 NEC的治疗18-20
- 第二章 研究方案20-22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2-47
- 3.1 研究资料22
- 3.2 NEC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22-36
- 3.3 NEC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对比36-41
- 3.4 NE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47
- 第四章 讨论47-58
- 4.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特点47
- 4.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因素分析47-52
- 4.3 NEC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对比分析52-53
- 4.4 NE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53-58
- 第五章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70
- 致谢70-71
- 附录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彦;;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加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5期
2 陈璐;徐业芹;周满;;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分泌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年19期
3 王功僚;陈华;;非营养性吸吮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1期
4 黄素兰;何少玲;杨华露;何凤梅;黄丽静;;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李晓毛;刘文和;谭蔚;邓银梅;何咏梅;;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作用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7期
6 余剑佩;何秀雯;赵桂芳;李小雯;温雪梅;;哺喂糖水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34期
7 郑丹丹;韦梦燕;汪莉;周世霞;张玫;;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运用[J];右江医学;2009年04期
8 苏小梅;;非营养性吸吮在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35期
9 余曼玲;;非营养性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3期
10 叶永青,李岚,吴巧珍,马淑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江兰;闵娴娴;;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付凯丽;;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A];河南省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讨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余霞;;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抚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沈丽萍;潘慧;;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鉴;陈晓霞;黄康;张涛;陈素昀;朱清碧;龚阳红;;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田艳芝;;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腹部按摩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A];2011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占华;岳虹霓;韩良荣;;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对极低体重儿血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晓芳;非药物止痛措施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米沛明;27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3 岳晓红;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转运时间、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47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4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