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30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屏障通透性变化,探索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2年4-8月和2013年5-7月30例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疾病初期和恢复期(研究组)和同期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分别采集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和30例初期患儿的静脉血标本,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液中内毒素、改良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液中二胺氧化酶,,酶学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液中D-乳酸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CFU/g)在疾病初期低于恢复期(8.80±0.61vs9.27±0.97,P㩳0.05)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初期:8.80±0.61vs9.28±0.89,P0.05;恢复期:9.27±0.97vs9.28±0.89,P0.05);而大肠杆菌水平在初期和恢复期无明显差别(9.21±0.82vs9.03±0.81,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初期:9.21±0.82vs7.88±1.32,P0.05;恢复期:9.03±0.81vs7.88±1.32,P0.05),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疾病初期B/E(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和恢复期(0.970.12vs1.03±0.20,P0.05)无明显差别,但初期和恢复期B/E的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初期:0.970.12vs1.22±0.26,P 0.05;恢复期:1.03±0.20vs1.22±0.26,P0.05),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初期血液中内毒素(0.50±0.31vs0.45±0.17,P0.05)、二胺氧化酶(0.05±0.04vs0.05±0.03,P0.05)和D-乳酸(5.58±7.83vs3.66±8.05,P0.0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变化,疾病初期双歧杆菌含量减少,而大肠杆菌含量增高;疾病初期和恢复期的B/E(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儿童与正常儿童对比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 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1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1 材料与方法10-19
- 2 结果19-23
- 3 讨论23-27
- 4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研究进展32-41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作者简介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冰蓉;沈丽萍;金骥翔;季鲜丽;;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6期
2 姜美娟;梁冰;;人体肠道菌群定量技术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3 娄俊丽;黄永坤;;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2期
4 黄永坤;;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10期
5 魏红娟;赵红立;任尚申;李晶;吴春燕;陈英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4期
6 高金生;时志民;韩转叶;李校天;杨书良;;肝硬化肠黏膜屏障损伤患者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的变化[J];临床荟萃;2009年03期
7 王艳丽;刘华;姚萍;鲁萍;徐静;周丽芳;黄永坤;;16S rRNA/DNA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婴幼儿肠道菌群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0期
8 杨娟;黄永坤;王美芬;杜曾庆;和灿琳;刘梅;高晓琳;周丽芳;;不同类型手足口病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9 王莹;罗勇;徐卫国;陈同辛;;功能性低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感染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10 王玮;李金梅;马文旭;孙梅;;双歧杆菌对内毒素损伤幼年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29期
本文编号:828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2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