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室间隔缺损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FN验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9:21

  本文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FN验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纤维连接蛋白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人类最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婴幼儿期非感染死亡的首位病因。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defect, VSD)是CHD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出生缺陷中占有重要地位。V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多个基因和多条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危险因素、遗传基因等领域,但是要完整了解VSD发生的机制,必须要了解心脏在异常分化发育的过程中与之密切相关蛋白质组及其功能。我们前期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LC-MALDI-TOF/TOF方法筛选出21种与VSD相关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VSD组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量上调≥1.5倍的蛋白质有13种,下调≤0.67倍的蛋白质有8种。根据鉴定到肽段的匹配、置信度,纤维连接蛋白(Fibonectin,FN)很可能作为VSD患者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本课题拟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技术对前期工作鉴定到的VSD患者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FN进行表达验证,然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蛋白组学角度探索VSD的发病机制,同时为应用生物标志物在孕早期诊断CHD做出基础工作。 目的:验证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作为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组、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组和健康体检组血清样本各20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FN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FN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代谢途径,网络调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FN在VSD组、ASD组、TOF组和健康体检组血清中均能检测到,但在VSD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2. ELISA检测显示VSD组患者血清中FN浓度为(67.08±27.67)ug·L-1,ASD组患者为(37.65±15.07)ug·L-1、TOF组患者为(28.08±11.24)ug·L-1、健康体检组为(31.15±11.18)ug·L-1,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VSD组与其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N是分子量为250kDa亚单位组成的糖蛋白二聚体,是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它的一条氨基酸链含有2386个氨基酸,262624.5Da, pI=5.46,具有调节细胞粘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迁移、离子交换及信号转导等功能。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在VSD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较高,其具有调节细胞粘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迁移等生物学功能,有可能是VSD相关的血清候选标志物,,但其价值的评估尚待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纤维连接蛋白 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10-13
  • 前言13-18
  • 参考文献16-18
  • 第一部分 VSD 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 FN 的表达验证18-36
  • 1 材料18-22
  • 1.1 研究对象18
  • 1.2 主要实验试剂18-20
  • 1.3 主要溶液配制20-21
  • 1.4 主要实验仪器21-22
  • 2 方法22-27
  • 2.1 血清样本采集22
  • 2.2 Western blot22-25
  • 2.3 ELISA25-26
  • 2.4 统计学分析26-27
  • 3 结果27-30
  • 3.1 病例与对照均衡性27
  • 3.2 Western blot结果27-29
  • 3.3 ELISA结果29-30
  • 4 讨论30-32
  • 5 结论32-34
  • 参考文献34-36
  • 第二部分 VSD 血清候选蛋白标志物 FN 生物信息学分析36-58
  • 1 材料和方法36-37
  • 1.1 主要用到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其分析软件36
  • 1.2 方法36-37
  • 2 结果37-47
  • 2.1 FN 的理化性质和疏水区的检索预测37-39
  • 2.2 FN结构域和功能域预测39-40
  • 2.3 FN的功能性位点预测40
  • 2.4 FN的空间结构模型预测40-41
  • 2.5 FN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丰度和组织表达丰度的预测41-43
  • 2.6 FN的GO注释43-44
  • 2.7 FN参与的生物学通路44-46
  • 2.8 FN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构建46-47
  • 3 讨论47-52
  • 3.1 FN的主要结构48-49
  • 3.2 FN 的主要功能49-50
  • 3.3 FN 与心脏发育的关系50-51
  • 3.4 FN 参与的通路与心脏发育的关系51-52
  • 4 结论52
  • 参考文献52-58
  • 综述58-68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春娜;1338名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年02期

2 许龙根,叶有新,吴敏,胡长绶,杨建民;血清HBV标志物阳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种肾脏替代疗法死亡情况分析[J];浙江医学;2001年12期

3 金玉f ;程学茜;宋文辉;;HBsAg阴性者与HBV五项标志物感染的放免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1年02期

4 徐瑗瑗,李宜;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03年01期

5 林木贤,张厚德,张厚瑞,高燕,杜冀晖;一种适用于胃动力检查的不透X-线标志物的研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6 陈凤英,赵少华;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年06期

7 李志艳,徐国宾,夏铁安;缺血修饰性白蛋白——一种新的心肌缺血标志物[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8 姜俊,刘长顺;胃癌浸润、转移的免疫分子学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彭亮红,柳林;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5期

10 迟宝荣;孙艳;周丹;孔德霞;;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仲如;秦永文;;巨大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介入治疗及四年随访[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徐玮泽;李建华;张泽伟;曹兴许;谭征;;经胸右心室穿刺偏心伞封堵主瓣下室间隔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启昌;谢振武;;肺动脉高血压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心缩间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任书堂;黄云洲;李冬蓓;孔祥荣;王勇;刘晓程;;中大型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时滞特征及肺动脉顺应性的超声评价[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杨琦;汤敏;梅举;;婴儿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李菊香;吴延庆;;国产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蕾;谢明星;王新房;吕清;贺林;王静;陈明;;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安装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炳文;擦亮江南明珠[N];黄石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熊静 张智;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早期肿瘤[N];湖北科技报;2006年

3 鲍云华;小细胞肺癌有了新标志物[N];健康报;2003年

4 罗霞邋陈文强;10种科目中选1到2种[N];海南日报;2007年

5 李刚强 颜秋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标志物[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黄艳;标志物检测“仅供参考”[N];健康时报;2007年

7 江苏省扬州市扬中西区校 何小浩;体育教学巧用标志物[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孙丽萍;旅游形象标志物一两个就够[N];厦门日报;2005年

9 刘震宇;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新标志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王继荣 王佳斌;首例“全机器人微创下室间隔缺损手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t

本文编号:86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6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