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免疫接种后儿童乙肝隐匿性感染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西南地区免疫接种后儿童乙肝隐匿性感染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隐匿性感染 乙肝免疫接种 逃逸突变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西南地区父亲和/或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的HBs Ag阴性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接种后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发生率,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OBI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免疫接种后儿童OBI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由父亲和/或母亲为HBs Ag阳性的HBs Ag阴性且接受过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血清标本211份。血清学检测由商品化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试剂盒完成。排除年龄小于8m或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记录不清的儿童,针对HBV基因组Surface区、Pre-S区、Core/pre-core区及X区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并进行基因变异分析,2个或者2个以上区阳性的样本为OBI阳性。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HBV DNA定量,同时收集了患儿出生史、喂养史等临床资料,分析OBI在该人群中的感染流行及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86名患儿最终纳入本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父亲和/或母亲HBs Ag阳性的HBs Ag阴性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OBI的发生率为4.3%(8/186)。在8名OBI的患儿中,6名患儿的父亲为HBV感染者,2名患儿的母亲为HBV感染者。通过标准株比对,基因进化树及NCBI分型工具分析发现8例患儿中2例为C基因型,其中1例血清型adrq-,另1例血清型未知。3例B基因型及3例B、C基因型共同感染均为血清型adw2。2例被发现存在抗原决定簇‘a’的逃逸突变且其中P77 HBV DNA水平与显性感染相当,因此被认为是“假OBI”。另发现出位于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的多个突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不会降低OBI的发生率。母乳喂养及顺产并非OBI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可能促进保护性抗体的产生。OBI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未见明显异常。结论:OBI存在于父亲和/或母亲HBs Ag阳性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儿童中。HBV S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OBI产生的原因。父亲为HBV感染者的孩子存在OBI的情况在本研究中多有发现,应重视父亲为HBV感染者的情况。喂养方式及生产方式对OBI的发生率并无影响。总体而言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较好,但对免疫接种后儿童HBV感染以及OBI的筛查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父母为HBV感染者的儿童OBI的筛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隐匿性感染 乙肝免疫接种 逃逸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1
【目录】: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6
- 结果16-27
- 讨论27-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综述36-46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作者简介47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启安;;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进展[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梁剑;邵晓萍;吴承刚;赵占杰;张吉凯;刘宇;;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分析[A];2012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3 邱少辉;张然;方鑫;何鹏;梁争论;郑直;胡忠玉;;乙型肝炎疫苗及抗原免疫早期相关细胞因子及抗体反应的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4 何鹏;张卫;梁争论;胡忠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成人后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5 肖建鹏;Jikai Zhang;Chenggang Wu;Xiaoping Shao;Guowen Peng;Zhiqiang Peng;Wenjun Ma;Yonghui Zhang;Huizhen Zheng;;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A];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6 Jiang Lina;Zhou Guangde;Liu Shuhong;Liu Yuan;Zhang Xiao;Zhao Suxian;Wu Liyuan;Yang Mei;Ma Li;Sun Qiang;Wang Xiaoning;Zhao Jingmin;;Emperipolesis is a potential histological hallmark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of hepatitis B[A];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亚军;人类疾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李元元;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孙平;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根治后抗病毒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Omaima Abdu Razzaq Alzubair;[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杨磊;应用分泌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肝细胞癌患者血液蛋白标志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何登明;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的免疫因子表达模式及免疫遗传特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谢和平;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中医证侯及自然病史中肝组织病理特征[D];中山大学;2012年
8 任菁菁;60微克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评价及全科医师在乙肝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吴娟;HBV前C基因W28STOP突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陈平;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0年后中国东南部海岛地区乙肝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稳稳;肝组织细胞内HBV cccDNA、HBV tDNA载量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关系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金蕾;血透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孙西艳;重组药用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过程介质的污染机理及其控制策略[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赵晓燕;HBV隐匿性感染及其光化学灭活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于伟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线特征对核苷(酸)类似物疗效的预测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仕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综合管理对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转归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性的初步探讨[D];遵义医学院;2013年
8 尚丹鹤;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与临床特征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9 李苗;载脂蛋白H在携带乙肝病毒不孕妇女中的表达及其与颗粒细胞凋亡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梦菡;ADD1基因多态(rs4963)与胃癌及肝癌易感性相关[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8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8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