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推拿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及病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02:41
本文关键词: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推拿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及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 1.分析探讨“脊背六法”理论在小儿脑性瘫痪(CP)中的应用,为脑瘫的推拿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2.分析总结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证候、高危因素及“脊背六法”推拿治疗脑瘫的临床转归特点。 材料与方法: 1.理论探讨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的整理、临床治疗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脊背六法”理论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的影响。 2.临床病例研究:对49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疗区2012年门诊及住院的脑性瘫痪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辨证、高危因素及“脊背六法”推拿治疗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对辽宁中医儿科康复疗区门诊及住院的脑瘫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型、中医证候分型、患儿首诊年龄、出生前后情况、一年内脊背六法推拿治疗时间、治疗费用、转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次数等进行统计。 1.患儿男30人,女19人;年龄范围为1岁7人、1-3岁28人、3-6岁10人、6岁以上4人,其中年龄最小为8个月、年龄最大为12岁,平均年龄为2.85岁。 2.本组患儿49人中痉挛型41人,占83.67%;不随意运动型1人,占2.04%;肌张力低下型6人,占12.24%;共济失调型0人;混合型1人,占2.04%。临床以痉挛型常见。中医辨证属于肝强脾弱型41人,占83.67%;肝肾亏虚型1人,占2.04%;脾肾两亏型6人,占12.24%;痰瘀阻络型1人,占2.04%。 3.家长发现患儿异常、携患儿首诊年龄为3个月内的5人,3-5个月的17人,6-12个月的14人,12个月≤首诊年龄≤24个月的9人,大于24个月的4人,平均首诊年龄10个月。 4.患儿母亲生育年龄为19-43岁,小于20岁1人、20-30岁26人、30-40岁20人、大于40岁2人、平均29.76岁;患儿母亲生产方式为顺产者13人,占总人数的26.53%;剖宫产产出的36人,占总人数的73.47%。患儿剖宫产产出原因中,羊水早破的和妊高症所占比例最大。患儿胎龄范围:小于37周24人、37-42周24人、大于42周1人,胎龄平均值为35.71周;患儿为头胎者42人、为第二胎者5人、为第三胎者2人,其中为双生胎之一者7人。 5.高危因素按产前、产时及产后分类。产前因素:孕妇存在感染者1人、妊高症者3人、妊糖症者1人;产时因素:早产24人、过期产1人、多胎7人、低出生体重13人、巨大儿4人、窒息17人;产后因素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共11人。入组患儿出生时最低体重1150克,最高体重4800克。 6.一年内脊背六法推拿治疗次数为22次-264次不等,治疗时间为660分钟-7920分钟不等,平均治疗次数为103次,治疗时间为3090分钟;脊背六法推拿治疗费用为847元-10164元,脊背六法推拿人均治疗费用为3965.5元。 7.患儿入组前后的GMFM评分标准差异为4-228分,平均得分差值为65.18分。 8.入组的所有患儿在2012年一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在0-6次范围,其中下呼吸道感染0-2次。 9.患儿年龄、早产、高危因素数、推拿与GMFM得分差值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脊背六法”理论在指导推拿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脊背六法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男大于女;脑瘫患儿年龄以1-3岁居多;临床以痉挛型多见,中医分型为肝强脾弱证;患儿首诊年龄普遍为1岁内;母孕年龄以20-30岁常见,剖宫产产出患儿占总人数的73.47%;发病的高危因素以早产占第一位,,占发生率的48.80%,并常与其他高危因素共同存在;经过康复治疗,患儿运动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自身前后进行GMFM评分差值为4-228分;患儿一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在0-6次,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为0-2次。现代康复疗法配合祖国医学“脊背六法”推拿疗法有助于患儿康复训练的完整性、持续性及有效性。 3.患儿年龄、早产、高危因素数、推拿与GMFM得分差值具有相关性,说明年龄、早产、高危因素数是影响患儿运动发育功能进步的因素,“脊背六法”推拿对治疗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发育疗效确切。
【关键词】:脑性瘫痪 儿童 “脊背六法” 中医药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9;R2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文献综述12-18
- 一、“脊背六法”推拿理论18-24
- 1 起源18
- 2 产生18-20
- 3 治疗流程20-21
- 4 “脊背六法”治疗脑瘫的作用机理21-24
- 二、临床病例研究24-31
- 材料与方法24-26
- 结果26-31
- 分析讨论31-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馨;;针灸按摩加口舌操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22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1期
2 牛小军;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18例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忠伟,李方,吴茂芳;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4 刘建波,刘殿武,平振会;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王亮,谷艳霞,李恩耀;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控头不佳72例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6 李铁浪 ,罗高频;靳三针加推拿治疗小儿脑瘫8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3年03期
7 王勇,郑岚,曹遵雄;推拿镇痛机制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8 李成永,严隽陶,程介士,葛林宝,吴嘉容,孙曼萍,许军,张宝文;推拿、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年12期
9 贾广良;胡晓丽;;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及其在脑瘫康复中应用[J];医学综述;2008年01期
10 张跃;周永红;傅大林;田国英;;按摩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头控不佳56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914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149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