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15:11
本文关键词:血液灌流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临床上治疗仍十分棘手。高细胞因子血症和高炎症反应是HPS的重要发病机制和环节,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是血液净化技术的方法之一,通过活性碳或树脂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地清楚细胞因子、毒素、毒物等作用,本研究结合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进行HP辅助治疗HPS患儿的病例,评价HP在辅助治疗HPS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治的HPS患儿3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组),另一组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治疗组(HP组),确诊后24小时内即经行床旁HP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3小时,连续3天,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48、72小时的临床最高体温、血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等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之间上述指标和治疗72小时临床缓解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高体温:HI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最高体温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最高体温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均最高体温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两组最高体温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组体温下降更明显。2.总胆红素:HP)组治疗48小时、72小时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组治疗72小时才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两组总胆红素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丙氨酸转氨酶:HP组治疗48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治疗72小时都较治疗前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常规组治疗72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2小时两组丙氨酸转氨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组下降更明显。4.血白细胞计数:HP组治疗48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常规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2小时两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组更高。5.血红蛋白:HP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两组血红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血小板:HP组治疗24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8小时、72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常规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较治疗前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2小时两组血小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C反应蛋白:HP组治疗24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8小时、72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常规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2小时两组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白介素10和丫干扰素-γ:HP组治疗24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8小时、72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常规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较治疗前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2小时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2小时两组间IL-10、IFN-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P组更低。9.治疗72小时HP组临床缓解17例,临床缓解率为77.27%,常规组临床缓解7例,临床缓解率为4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组临床缓解率更高。10.HP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HP性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液灌流组(HP组)较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而言,能有效的清除HPS患儿的细胞因子和过度的炎症反应,对改善患儿的病情有积极的作用。血液灌流是治疗HPS患儿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小儿 噬血细胞综合征 血液灌流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5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3
- 缩略词表13-16
- 前言16-18
- 1 材料与方法18-24
- 1.1 设计方法18
- 1.2 研究对象18-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4 治疗和方法20-21
- 1.5 观察指标21-22
- 1.6 统计学方法22
- 1.7 并发症观察及防治方法22-24
- 2 结果24-31
- 2.1 临床缓解24
- 2.2 并发症24
- 2.3 患儿最高体温对比24-25
- 2.4 患儿TBil对比25-26
- 2.5 患儿ALT对比26-27
- 2.6 患儿的血常规(WBC、HGB、PLT)对比27-28
- 2.7 患儿血CRP的对比28-29
- 2.8 患儿细胞因子(IL-10、IFN-γ)水平对比29-31
- 3 讨论31-38
- 3.1 血液灌流与HPS31-36
- 3.2 存在问题36-37
- 3.3 应用前景展望37-38
- 4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4
- 参考文献49-54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智胜;郑双利;李原;曾炜炜;陈敏;钱江潮;;IL-10、IFN-γ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检测意义[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930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303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