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结肠型巨结肠 巨结肠根治术 回肠造瘘术 神经节细胞
【摘要】:背景:巨结肠疾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为特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在儿童发病率约为1/2000~5000。有报道该病受以RET基因为主的10余种基因突变的影响。为胎儿时期肠道神经移行发育异常导致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的缺失。移行过程在胚胎发育第6~12周时发生,共需7周左右时间。肠神经系统是由胃肠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结构。多数肠神经节细胞位于肠壁环肌与纵肌间的肌丛和位于黏膜下层内,黏膜层也有少量神经节细胞。肌间神经节细胞和黏膜神经节细胞支配调节胃肠运动,肠的许多功能,包括运动、分泌、血管张力等,主要由肠神经系统自主控制。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的缺失导致相应肠段缺乏正常蠕动功能,主要临床表现为胎粪排出延迟、腹胀、便秘、呕吐、肠梗阻等,严重者有消化道穿孔表现。临床工作中,巨结肠疾病根据累及病变结肠的长度,主要分为超短段型、短段型(S-HD)、和长段型(L-HD),长段型主要分为结肠、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全结肠及小肠。巨结肠疾病常规辅助检查有直肠黏膜活检(rectal suction biopsy,RSB)、钡剂灌肠造影检查(contrast enema,CE)、直肠肛管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等,受年龄及病变肠段的影响,以上辅助检查阳性率低。该病最终确诊依据术中肠壁组织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巨结肠最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手术治疗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经典手术方式有Rehbein手术Swenson手术Duhamel手术Soave手术等,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手术方式逐步的完善,改良Duhamel手术、改良Soave手术、Martin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改良Soave手术创伤小,国内及国外应用较广。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减少了开腹手术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全结肠型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累及自肛门至回盲部水平,不超过回盲部近端50cm小肠,发病率在巨结肠疾病中约占2%-13%。全结肠型巨结肠,病情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阳性率低,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较困难。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全结肠型巨结肠文献报道较少,术后长期随访资料缺乏,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总结临床共性与特性,为全结肠巨结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全结肠型巨结肠病例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全结肠型巨结肠术前检查及临床表现特征。根据患儿所实施手术方式情况,将本组患儿分为两组:一期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一期行回肠造瘘术,二期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长期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患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计算结果。结果:巨结肠根治术后3月,分期手术较一期根治术后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本组符合要求10例患儿术后评分结果与参考文献中改良Duhamel手术对比,数据显示,在腹胀再发、大便性状方面,改良Soave手术较改良Duhamel手术好。统计学数据显示短期术后恢复情况,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较Martin巨结肠根治术好。结论:1.TCA根治术后排便恢复,分期手术优于一期根治术,分期手术较一期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多;2.TCA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优于Martin巨结肠根治术;长期术后小肠结肠炎并发症,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优于改良Duhamel巨结肠根治术。
【关键词】:全结肠型巨结肠 巨结肠根治术 回肠造瘘术 神经节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6.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12-13
- 1 前言13-15
- 2 资料和方法15-24
- 3 结果24-27
- 4 讨论27-31
- 5 结论31-32
- 6 参考文献32-34
-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诊疗进展34-49
- 参考文献46-4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铁成,邸荣,李心元;小儿先天性普通型巨结肠手术方法改进治疗体会[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年03期
2 孙玉成,李林虎,李光燮,周丽萍,岳红;特殊类型的老年巨结肠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3年04期
3 李晓梅;仲学龙;;巨结肠患儿108例术前应用新法灌肠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4 金先庆;徐纪荣;陈小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巨结肠的实验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5 张学军;孟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治疗分析[J];河北医药;2010年18期
6 张学衡 ,谭国华 ,王明训;一种根治巨结肠手术的新方法[J];山东医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7 石炯;;近代外科诊检无神经节巨结肠病的新方法[J];河南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8 石炯;;无神经节巨结肠病诊断和治疗的沿革[J];河南医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9 贺荣友;先天巨结肠与遗传[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3年06期
10 陈酌;;长春新碱引起的巨结肠[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典明;林宇;陈流;;全结肠巨结肠16例治疗经验与随访[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美霞;;经肛门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手术[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金先庆;徐纪荣;陈小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巨结肠的实验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增强;齐长明;;正确认识猫巨结肠[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先娥;朱丹;万晓婷;;1例重症巨结肠合并同源性病术后肠炎并发肠梗阻药物治疗的启发[A];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团光;;经肛门微创术治疗小婴儿巨结肠[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李乐;周崇彬;张现伟;陈亚军;;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顽固性便秘合并巨结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楼善贤;施红旗;刘庆伟;;巨结肠类源病肠神经元发育不良B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A];2005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兰萍;任红霞;陈淑芸;吴晓霞;;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在婴儿巨结肠及其同源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沈涤华;施诚仁;吴燕;严文波;;巨结肠经一期肛门拖出术和Duhame1-Grob's术疗效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戴志悦 杨波 谢婉婉 特约记者 侯晓菊;婴儿便秘要防巨结肠[N];健康时报;2011年
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 张文;巨结肠致便秘 手术能解决问题[N];健康报;2010年
3 李群艳 周崇高;切除巨结肠越早越好[N];健康报;2006年
4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 张文;巨结肠手术可“无瘢痕”[N];保健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利静;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梁光熙;39例成人巨结肠病临床病例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孙大昂;巨结肠同源病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孙传成;巨结肠扩张段CAD和S-100检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孙维维;经肛超声测量肛门内括约肌评估巨结肠术后肛门直肠功能[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玲朝;Cajal间质细胞在实验性乳鼠巨结肠模型不同肠段的分布变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4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