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左乙拉西坦即刻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口服左乙拉西坦即刻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 FS)是儿童惊厥发作的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全球儿科急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到一种全新的,安全的,有效的即刻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方法。 方法本课题在中国儿童中进行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ChiCTR-OCC-11001874)。将解放军总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五个中心自2009年10月31日至2011年10月31日门诊就诊的115名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热性惊厥发作史的患儿随机分配到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给药组和对照组(LEV给药组:对照组=2:1)。在患儿即将发热或发热时,LEV给药组口服LEV剂量为15mg/kg/d至30mg/kg/d,每天两次,持续服用一周,然后剂量逐渐减少,直到在第二周完全停药,体温大于38.5℃时同时给予退热剂口服进行退热处理;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仅在体温大于38.5℃时给予退热剂口服进行退热处理。主要疗效指标是在随访的48周内FS复发率以及LEV给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花费成本的比较。 结果LEV给药组78例,其中60例完成随访,18例脱落,对照组37例,其中33例完成随访,4例脱落。收集93例已经全部完成随访的患儿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在随访的48周内,LEV组78例患儿发生了148次发热事件,其中有11名患儿经历了15次FS复发;对照组37例患儿发生了64次发热事件,其中有19名患儿经历了32次FS复发。两组间在FS复发率和FS复发次数/发热次数比例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LEV给药组预防FS复发所花费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随访期间,只有一名患儿出现了严重的嗜睡,其余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结论间断口服左乙拉西坦对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间歇口服LEV可有效防止FS复发,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热性惊厥 复发 左乙拉西坦 即刻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0.597
【目录】:
- 英文缩略对照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3
- 研究对象和方法13-19
- 1. 研究对象13-16
- 1.1 病例选择13
- 1.2 分组方法13-15
- 1.3 入选标准15
- 1.4 排除标准15
- 1.5 退出与脱落标准(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须退出本观察)15-16
- 1.6 伦理注册号码16
- 2. 研究方法16-18
- 2.1 试验流程图16-17
- 2.2 一般情况调查17
- 2.3 研究用药17
- 2.4 给药方法17-18
- 2.5 一般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18
- 2.6 用药安全性检测18
- 3.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18-19
- 结果19-29
- 1. 一般情况及可比性分析19-23
- 1.1 病例收集流程图19-20
- 1.2 115 例患儿一般情况20-21
- 1.3 115 例患儿辅助检查结果21-22
- 1.4 可比性分析22-23
- 2. LEV 预防 FS 效果分析23-27
- 3. 医疗成本计算27
- 4. 用药安全性检测27-29
- 讨论29-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文献综述36-45
- 参考文献40-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情况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华;胡巢凤;;热性惊厥的病因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6年03期
2 张喜芳;张宪丽;苗萍;;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3 邱才栋;姚长军;;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徐明生;;200例热性惊厥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李雪红;;复发性热性惊厥32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1期
6 王洪伟;;9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与预后分析[J];山东医药;2008年13期
7 孙若鹏;刘心洁;;热性惊厥及相关癫沲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年07期
8 马新梅;姚桂莲;;76例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8年10期
9 黄伟;于丹军;苏颖;邱锐琴;顾艳红;董蕾;;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16期
10 项兆蕊;;降温贴预防热性惊厥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彩英;鄢爱梅;王丽娟;唐汇群;;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温度的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琅;陈巧彬;杨芳;林志;林新富;郑鑫;林瑜;黄颖;;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损伤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蒋春明;李光乾;林忠东;李伟;焦颖;;淋巴细胞亚群在热性惊厥中的变化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冯俊杰;杨素红;林越仙;;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分析[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5 秦炯;;热性惊厥诊疗原则与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张艺;王洁华;杜民;冯梅;;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郑飞霞;李光乾;;反复热性惊厥大鼠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云翠;何小华;;热性惊厥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邹文龙;;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分析[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荣;祁世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免疫球旦白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俐;热性惊厥相关性癫痫的疾病谱分析及其基因遗传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8年
2 王梦阳;1.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2.中文版青少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余方;KCNQ2钾通道的温度调控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然;热性惊厥与儿童期发病的癫痫病因学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2 母发光;热性惊厥儿童抗利尿激素、脑利钠肽、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周青雯;小儿热性惊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附156例病历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韦爱玲;小儿热性惊厥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何兴波;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邵晓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小儿热性惊厥及癫痫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洪伟;MLPA技术在发热相关惊厥患儿SCN1A基因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庆隽;儿童热性惊厥发作后急性期海马结构改变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幸黔鲁;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10 汤志鸿;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2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62391.html